2018年永康门博会上,一名女子仅用一个“小黑盒”去靠近智能锁,就成功打开了8家不同品牌的智能门锁的视频在网络上疯狂传播。而所谓的“小黑盒”实际上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仅仅只是一个结构简单的特斯拉线圈。当“小黑盒”靠近智能锁时,其高频率、高强度的电磁脉冲,可以造成芯片死机重启,而一些智能锁默认重启后就是自动开锁。
“小黑盒”风波出现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智能门锁产品进行了一次风险监测,结果显示抽查的40个批次中,有6个批次能被“小黑盒”打开,占比达到了15%。市场监管总局随后专门发布了关于智能门锁质量的安全消费警示。一时间,智能锁的安全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小黑盒”事件给当时如火如荼的智能锁行业泼了一盆冷水,同时也向企业和消费者敲响了安全质量的警钟。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市场监管总局也在不断地加强对智能门锁的安全质量检测。照理说来,国家加强监督之后,智能门锁行业的安全质量应该是有所提升的,可实际结果却令人出乎意料。
2020到2022年这三年期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网售智能电子锁的国抽不合格率分别为11.7%、34.1%、17.1%。虽然相较于2021年,2022年的抽查不合格率下降了17个百分点,但仍比2020年高。其中,2022年国抽的不合格项目主要为防破坏报警功能、安全性要求、锁舌轴向静载荷;2021国抽的不合格项目主要为防破坏报警功能和阻燃性能。经相关技术机构分析,导致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在阻燃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以次充好,进而忽略国家的安全标准。
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技术研究院智能锁研发总监 龚凯安 认为:
随着智能锁市场普及率不断攀升,智能锁的生命周期已进入成长期——销量提升促进成本降低,成本降低促进售价降低,售价降低促进普及率提升,产生了正向循环。但目前智能锁品牌累计2000-3000家,水平高低不齐,内卷严重,且新兴电商平台过多,特别是抖音、快手、拼多多等,对于厂家的品质管控力度不足,导致总有厂家靠低质低价产品博出圈,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市场上智能锁质量的平均水平。
智能锁市场目前处于红海竞争阶段,各大小品牌为抢占市场份额充分发挥市场优势,总体处于优胜劣汰的关键节点,但由于消费者辨别能力不高和相关行业鉴定标准不完善,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在选择智能门锁产品时只追求价格优势,而忽略了对品质的要求,进而让使用劣质材料的低价商家有机可乘,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在2021年的国抽不合格产品中,500元以下的智能锁产品达到了20批次,不合格率占比为47.6%。这些产品中存在的问题:电路设计缺陷、结构设计缺陷、软件程序设计缺陷以及选用抗干扰能力差的元器件等,是低价很难避免的低质问题,因为这些智能锁产品从价格上就限制了原料采购方面的质量问题以及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设计生产的成本问题。智能锁所具备的高科技和高附加值属性,使其本身更遵循“一分价钱一分货”的硬道理。所以无论是企业的市场竞争还是消费者的产品选择,都要避免掉入恶性循环的价格战深坑,否则智能锁行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窄。
深圳市皇家金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刘建新 认为:
近几年,市面上的智能门锁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大量品牌的出现在拉低产品价格的同时,也让市场变得鱼目混杂。一些中小品牌为了参与进价格战,在材料的使用上可能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使得市面上假劣产品逐渐增多,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面对五花八门的产品时难以抉择,极易受到低价格的诱惑而购买到劣质的产品。
任何行业和技术的发展都有其逐步完善的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标准。智能锁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从最开始简单的表面处理、力学性能、机械等彩标体系已经开始过渡到机电、电子、信息、机械等更多的其它品类的标准,特别是涉及信息安全和电气性能的标准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复杂。
近两年,智能锁在安全性能方面正在逐步改进升级。安全芯片和智能算法的应用,增强了隐私数据的加密存储和传输;新型电子器件和材质的投入使用,使网络安全应用、个人数据保护、生物识别技术等方面得到了较大提升。智能锁仍在不断地发展,而相关行业标准也在随之发展。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智能锁作为入门级产品,也必将迎来更多关注的眼光,同时,也会迎来更规范化的引导和标准。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