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纯的干货:
前天发一篇文章写我去少林寺偶遇一个疯和尚在树上打坐,与我雪夜谈禅,因为我给他瓜子吃,给他煮了一碗面,他便和我阐述达摩祖师的伟大。他临走时说第二晚还来吃东西。
第二晚,我早已准备好一包花生,又买了一碗胡辣汤。他果然又来了,和我聊了禅修的一些认知。昨天的文章里写了。后来第三天,我本来要坐火车离开少林寺回家,但是为了等他给我上课,因为他答应给我说说禅修的具体操作步骤。于是我一天都心怀期待,早早地买好了一包板栗,买了一张大饼,又买了一碗烩面,坐在那等他来。
果然,疯和尚晚上七点就来了,他说:今天不让你等了,我也肚子饿了,咱一起吃饭吧。
我开心的要死,和他一起吃烩面。我看他吃完那碗烩面,还把碗舔干净了,我问:师父,你是不是整天饿肚子啊?
他说:我四海为家,吃的是风霜雨雪,喝的是西北风,哪能饿肚子啊。
我笑了,这话其实就是说很惨啊。我于是把我这碗烩面递过去给他。他也不客气,拿过去吃完了,又舔了舔碗。说:其实啊,我吃的少,但是你愿意请我,我就开心吃,吃多点也无所谓,吃得少我不饿,吃多了我不撑。
所谓禅修,也就是如此简单,少了你别觉得不好,多了也不影响你。
因此禅修第一个步骤,并不是有个什么姿势,做个什么准备,第一个步骤,就是淡然,先修修淡然的心。
很多人觉得我要禅修了,非常兴奋,或者有老师教他的时候,他就希望做很多准备,比如说我要打坐了要用什么姿势,我要穿什么衣服,我要烧个香,我要去哪里拜个佛等等等等。各式各样的。
可是很少有一种人先把心性准备好,禅修需要我们先把心性准备好,而不是把知识把物质备齐,把道具备齐。什么是心性的准备呢?就是先修一颗淡然的心。
假设你这个人天生就是很淡然的。那你就已经准备好了,或者说你其实不知不觉已经在禅修了。又或者你根本都不需要禅修,你已经就是禅修本身。你看有些山区里有些老人家,一辈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笑笑嘻嘻的,辛勤劳动,老实生活,没有什么大的烦恼,也不为难别人,也不折腾自己,这种人不就是禅修本身吗。
假如你天生就是这样的人,那又何必再去禅修呢。之所以我们要多余搞一个禅修,是因为我们已经感知到自己的不如意了,感知到自己内心的紊乱了,感知到自己欲望的折腾了,感知到自己遇到很多事都透不过去,实在是被烦恼和痛苦,各种纠结纠缠不清了,
如果你感知到这些东西了,那么就可以开始禅修。而第1个步骤就是先把自己的心 淡化。怎么淡化呢?首先就是要淡化那个一定要拿结果,一定要在乎胜败得失的心态。
这个心态是必须要去淡化的,否则一辈子也修不成什么东西。
这个事情可以先从小事做起,比如别人说你两句坏话,你先把这个丢开,在心里不要去在意能做到吗?试着去做做,以前你可能想报复他,想怼回去。现在你试着别理他,自己消化消化,看看能不能消化他,这句话的能量在你的心里能折腾多久。
从这些小事开始慢慢的去丢去淡化,比如你丢了500块钱或者出去买东西买贵了一两百。这件事他是有原因的,比如说有人骗你,又比如说你的操作方法不对,但是不管他什么原因,这事在你的心里能够待多久。会不会引起你思想的折腾,引发烦恼自责等等情绪。
这些小事都是我们禅修的好素材,一开始禅修就应该从这些小事开始去修这个淡然的心。淡化它,不要去计较他。
大事来了,当然我们没有办法一下子就做到淡化,比如亲朋好友的离开。生死这样的大事,比如大的疾病的来临,大的财务的危机。自己事业的成败。家庭关系的一些麻烦,这些都属于人生中比较大的事情,这些大事情。也有方法淡化它,那就是把它拆分成小事。
你不要觉得一件事很大,它像一座山这样压过来。实际上你去面对这个大事的时候,也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去面对,一分钟一分钟一个当下一个当下去面对的。所以你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去淡化,大事同时自然就淡化了。
当你慢慢的去修自己这种淡化的心态,其实禅修就不知不觉开始了,因为禅修就是在人间修就是要修你的人生。就是要从做人开始修。如果你肯老老实实先去修这些淡化的心,那么要不了多久,你就能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变化,心性的变化。
禅修第二个步骤,就是觉照起来。
其实当你真正淡化到一定的程度,实际上就是你的觉照力在起作用,因为那就是你的理智在跟你的自我磨合。很多人说禅修的觉照好像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操作方法。确实如此,
很多人认为禅修需要具体的操作方法,技术性的,要不然他无法进入。最好是比如坐成什么样呼吸要怎么调整。遇到什么情况就要冥想什么东西。这些通通都走歪路了。
真正的禅修是丢开一切技术性的操作,直接进入心的领域。直接进入觉照,并且不需要技术。也不需要所谓的聪明才智知识学问道理理论。就是那一念之间 就提起的觉照,用来觉照你的整个生命,没有任何其他复杂的东西了。
任何一切围绕这个事情产生的技术性的操作,或者各种理论性的辅助。其实都有点多余,当然有很多是经验性的总结,我们看看就好,但也不用拿来影响自己。
我们禅修进行觉照的时候,应简单。简单就是纯粹,只有纯粹了才是禅修。稍微复杂一点就变成了世俗的意识性的修行。那样就等于要煮砂成米。
觉照在一念之间能够提起来就好了,不用去在乎他有多久。在乎他是我在觉还是谁在觉。当你把各种累赘的理论和思维抛开,把疑惑抛开,把所有的东西都抛开,只剩下纯净的觉照的时候,你的生命才叫真正的沉静下来了。
纯净的觉照,绝对不跟着思维乱走,他就在那里一点都不动。你要去逐渐体会那个不动的觉照。
禅修第三个步骤,就是不对自己的修行做研判。继而不对任何事做研判。
禅修第3个步骤,其实已经没有步骤可说了,因为这个可以同时进行,那就是不要对自己的修行,不要对自己的生活做研判。从而发展到不对任何事情做研判。
这个研判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知道了,而是什么都知道,可是却不带主观的去分析研究去做主观的刻意定义。
这一步也可以说是禅修里面很难的一步,非常难以突破。
因为我们的习惯就是喜欢研判,尤其当我们有点知识有点学问,见识很广了之后,总觉得自己认知的东西很对,很喜欢用自己的头脑去做研判。
而禅修恰恰是要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戛然而止。换句话说就是你要有定力。定力就在于你不去胡乱做研判,你一研判定力就失去了觉照就没有了。所以老子说:绝圣弃智。
禅修第四个步骤,就是,消融。
这步骤,就是禅修最关键的步骤,又或者说是足够你去执行一生或者生生世世都需要去突破的,那就是消融。
消融就是消融你意识里的各种分别和二元对立。
我们常常谈到的什么法执。还有各种执着,其实都是因为二元对立和意识里的分别执着造成的。如果你的禅修进行了很久的时间。这里的过程,你也许会经过各种各样的执着来影响你。你兜了一大圈之后,可能身心疲惫,也可能饱经沧桑,但是你最后发现他总的原因就是你还是在执着当中,你没有离开过执着。
也许很长时间的觉照,也无法根除你这个执着。
即使有人能够走到心开的那一步,也依然还要为这个事情付出无穷无尽的努力,禅宗称之为除习气。
除习气也就是消融。消融世间一切的对立,分别。只有消融了,你才能够做到六祖所说的对境心不乱。
我说:还有步骤吗?
他说:其实步骤这个就是个需要消融的东西,禅,是要你体认每一个当下,又不执着于当下,恰恰要你不要搞次序搞步骤搞时间迁流,否则你还是陷在那个过去未来,明天后天下个月,所以,步骤只是工具,用完即消融。
他说到这里,板栗也吃完了,天色也晚了,他站起来说。明天你应该也回去了吧,我们的缘分也就这三个晚上,所以我该说的也都说完了。我说的东西也只能去参考,不要拿着当真,回去之后好好地去觉照自己吧。没有其他玄妙的东西也千万别去追求玄妙的东西。就这么简单的去做吧。说完他就出门,消失在少室山的雪夜当中。
(本文为故事,请勿当真,请勿搬运)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