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英语,用得最多的是以下三种方法:
一.大声朗读法
每天早上,坚持朗读15至20分钟,读单词,读课文都可。大声朗读,一是有助于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敢于开口说的习惯;二是有助于规范单词的发音和句子的语调,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为听力和口语训练打基础;三是调动视觉和听觉同时参与记忆、认知活动,帮助学学习者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朗读训练,可以从跟读开始:跟老师读,跟录音读,慢慢体会要领和节奏,然后过渡到试读。试读可以先集体齐读,再分组朗读,最后个体试读,一点一点,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学生充分宽容和多多鼓励,要允许他们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在不打击他们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下,及时给予纠错、指导。要让学生听得见自己的声音,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从而形成积极的推动效应。
二.广泛阅读法
在脱离现实语境的条件下学外语,最重要的是要用好各种虚拟语境。文本语言就是最好且容易获得的的虚拟语境。阅读就是让学习者沉浸在这种虚拟语境中感受、了解、识别、运用语言的过程和方式。阅读可以使人静心涤虑,让学习活动充满乐趣,因为这一过程既是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又是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和筛选,还有对故事情节的欣赏和思想感情的体味。
在阅读过程中,平时掌握的零星语言知识在文本中系统规范地大面积呈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使学习者对已学知识加深巩固,对新的知识充满好奇和推想。各种语言现象反复出现,有助于帮助学习者发现英语语言的基本规律,从而慢慢掌握语法规则。久而久之,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都会潜移默化的提升。阅读理解应从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短小文章开始,然后循序渐进。学习者要有耐心,有毅力,长期坚持,并养成一些有益的辅助习惯,如做注解、摘锦句、写心得等,时间一长,功力自显。
三.翻译写作法
培根说,写作使人精细。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学习者对英语语言有了一定的掌握、习得。但存在的问题是,这种习得只是一种粗线条印象。要想进一步掌握这门语言,达到精准、规范、地道,一定要通过翻译和写作训练,才能真正系统掌握、准确辨析英语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领会其细微精妙之处。翻译练习,本质上就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和比较,转来转去,比来比去,就能慢慢比较出两种语言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些共同点就是语言的通用规则,不同点则是两种语言各自的特色。通规加特色就构成一门语言的全部语法内容。翻译训练做顺手了,对英语语法的掌握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至于写作,那是比翻译更高层次的训练。不仅考验我们对单个句子的掌握和运用,更是在培养学习者英语特色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在作文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changlish”现象,这就是写作训练不到位,学习者用中式思维把英语单词组合起来、或者用中文习惯将英语句子简单串联产生的一种不伦不类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学习者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英语语法未真正掌握,二是对英语表达习惯还不熟;三是阅读量太小,缺乏足够的语言浸润。针对这三个问题,需要展开专题训练,再辅以写作指导、纠错和强化,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英语水平能以看得见的速度提高。
关于这一点可能有人会不同意了,干嘛非得写呢?听和说不一样也管用吗?听得多了,说得多了,语言照样能掌握,你看那些欧美甚至非洲国家的小朋友,没见他们做过什么专门的翻译和写作训练,人家不照样说英语?甚至比我们长期学英语的大学生都说的还顺溜呢。
事实没错,可道理不是这么回事。人家是在学自己的母语,娘胎里听到的就是英语。人家一天接收到的语言信息,比我们这些远离现实语境的学习者一个月接触的内容都还多。另外,会说是一回事,准确掌握是另一回事。会说不一定会写,会说不一定就说得规范地道。你看很多美国黑人和墨西哥裔人,英语中夹杂着俚语,带着口音,充斥着语病,读写水平就更不咋样。据说两名美国留学生,怀着好奇心参加中国学生四级英语考试,结果双双挂科。这说明,口语只要多练,一定能说得出来,但真正体现水平和实力的,则须在读写上见功夫。
光说不练假把式,只读不写更不行。长期不写,极易形成眼高手低、提笔忘字的毛病。通过写作还能巩固我们对英语词汇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写作,宜先从简单句翻译入手,逐渐过渡到复合句、句群翻译。打好这个基础,再试着用自己的话写些零星的段落,继而扩展到完整的篇章。这样练习,一是降低了入门的难度,二是合乎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大多数学习者,无论是自学还是课堂教学,都可以做到。
当具有初步的写作能力后,长期坚持就是关键。写啥呢?一是写日记,用自己的话记录学习生活中的点滴;二是改写课文,常见的是在不改变文章原意的前提下进行缩写和扩写,或者改变文章体裁结构,比如将故事改编成对话,或者将对话改编成故事;三是命题写作,常见的是单元小结后的话题写作,以及试卷最后的书面表达。所以写作的形式和内容是很丰富的,只要练,永远有题目。
大声朗读、广泛阅读、翻译写作,三种方法长期坚持,无论是个人自学还是课堂教学,都一定能把英语学好。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