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以及“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而如今,随着城市改造的快速推进,一栋栋优秀历史建筑被推倒,一片片著名里分(里弄)被夷平,一处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几乎是清一色的高档楼盘。地产经济正在左右城市的发展。历史正在离我们远去,文化正在离我们远去,记忆正在离我们远去。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记得大武汉曾经如此辉煌的历史吗?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到哪里去找寻历史上的大武汉、大汉口的踪迹?
周国献
2017年7月于武汉
武钢焦化厂位于武汉市青山区二十一号公路武钢13号门内,系为高炉提供焦炭,为各厂提供焦炉煤气并从煤气中回收、精制多种化学产品的生产厂。
据《武汉市志·工业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武钢焦化厂一、二期工程建有6座65孔机械化焦炉,焦化厂主体车间由前苏联国内焦化设计院设计,公共设施由辽宁省沈阳东北建筑工程设计院设计。
1957年5月和8月,一号、二号炼焦炉相继破土动工,1958年8月和10月先后投入生产;三号、四号炼焦炉于1958年9月动工兴建,1959年7月和12月先后投产。至此,焦化厂一期工程4座焦炉全部建成。
二期工程的五号炼焦炉于1960年6月动工兴建,同年12月建成投产。六号炼焦炉于1977年6月建成投产。
一、二、三、五、六号炼焦炉于1979年、1981年被冶金部命名为红旗焦炉。
至1985年,焦化厂设有16个科室、11个车间,职工2821人,厂区占地面积69.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8.67万平方米;工厂拥有设备1275台(套),固定资产原值14634万元。
焦化厂生产44种产品,主要有冶金焦炭、焦化苯、焦化甲苯、焦化二甲苯、脱晶蒽油、粗蒽、工业萘、硫酸铵、沥青焦炭等。
1985年,武钢焦化厂生产焦炭233.68万吨。
据《湖北省志(1979-2000)》(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年2月第1版)记载,1985-2000年,武钢进行了钢铁“双700万吨”配套工程建设,1990年3月31日,7号焦炉破土动工,1992年7月1日投产出焦。
7号焦炉是中国自行设计、安装的第一座55孔6米大型焦炉,总投资2.1亿元,设计年产焦炭55万吨,装备、工艺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内先进水平。
1996年11月18日,武钢焦化厂8号焦炉动工兴建,1999年3月8日投产出焦,总投资1.5亿元,设计年产焦炭55万吨,为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焦炉。
据《武汉市志(1980-2000)》(武汉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记载,1998年武钢焦化厂改制为武汉钢铁集团焦化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全厂生产焦炭293.04万吨。
据《湖北省志(1979-2000)》(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年2月第1版)记载,2001-2003年,武钢进行了钢铁“双1000万吨”配套工程建设,2002年4月,9号焦炉动工兴建,2003年3月26日投产出焦,总投资2.1亿元,设计年产焦炭55万吨,煤气发生量2.5万立方米/时。
2003年,武钢生产焦炭338.34万吨。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2008年3月18日,中冶一冶承建的亚洲最大、技术世界领先的武钢新1号7.63米、70孔特大焦炉经过15个月的艰苦努力和日以继夜的奋战正式投产出焦,创造了世界焦炉建设的新奇迹。
武钢新1号、2号7.63米焦炉工程是武钢“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之一,焦炉炭化室高度7.63米、炉孔70孔均为亚洲之最,引进德国先进技术,由中冶焦耐公司和德国伍德公司联合设计,中冶一冶负责施工,总投资达到30亿元。该焦炉可年产110万吨的产能,是6米大型焦炉的两倍。该项目建成后,使武钢的焦炭总生产能力达到年产660万吨,一跃而为全球首位。
据长江网报道,2008年6月28日,武钢与平顶山煤业集团联合组建武汉平煤武钢联合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以武钢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为基础,平煤集团注入资本约15亿元,取得50%股权。
【相关链接】:
大武汉系列之235:武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特别声明:本“黑镜头”发布的图片,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周国献原创作品,转发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作者姓名。
.
谢谢关注今日“黑镜头”!
【关注方法】:
1.安装今日头条App(已安装的请忽略);
2.打开今日头条App,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栏键入“黑镜头”,点搜索按钮,再点菜单栏中的“用户”选项,找到“黑镜头”用户,认准“黑镜头”LOGO及大“V”标识,再点关注。
谢谢大家!
.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