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找到了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在世,三千烦恼丝。

幸福和快乐的场景大多类似,但烦恼是各种各样的。

烦恼的根源虽各不相同,但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形式大致雷同。

烦恼未来时,忧心忡忡,心生忧虑;烦恼来时,辗转反侧,痛苦不安;烦恼过去后,时时思之,懊悔不已。

总之,一颗大脑不受控制,时时处于思虑之中。

古往今来,多少聪明智慧之人,也都面临思虑过盛之扰,冥思苦想之下,提出种种学说,试图拯救众生于烦恼之苦。如儒家的“克己”、释家的“空无”、道家的“自然”等等。

我自30岁以后,立志修行,要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前前后后看了不少书,真是改了不少。

但有一处,始终效果不佳。我这人可能是心眼比较小,受人冒犯时,难以克制情绪,比较容易生气,尤其开车的时候。

有那么一两次,别人冒犯了我,当场没报仇,能气好几年。这几年里不知道想出了多少种应对方式,只恨当时反应慢。

我也试过很多种方式去克制自己的这一弱点。

例如前几年,我看了一本书,叫《关键对话》。

里面提出了这样一个模型:

原本我们以为我们是因为某个事件的发生而直接产生反应,例如别人开车别了我,我很生气。也就是A(事件)→B(你的反应)。

但作者提出其实在“事件”和“你的反应”之间,其实还有一个环节,是“你内心对事件的判断”,即A(事件)→B(你内心对事件的判断)→C(你的反应)。

也就是说,你对某件事的反应C并不是由事件A直接导致的,而是由你对事件的判断B导致的。

在这个模型中,事件A是我们不可控的,但你的判断是可控的,因此你最终的反应取决于你的判断,而不是直接取决于事件。

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就可以通过控制B(你的判断)从而控制C(你的反应或者说是情绪)。就拿开车举例子:

A(事件):有人开车别了你;

B(你的判断);

C(你的反应)。

有人开车别你这是事实,不可改变,我们看是否可以通过B(你的判断)的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反应C。

A(事件):有人开车别了你;

B1:你认为对方是故意的;

C1:你火冒三丈。

又或者:

A(事件):有人开车别了你;

B2:你透过车窗发现对方驾驶员昏迷不醒,危在旦夕;

C2:你非但没有生气,还非常慷慨善良得报警救了对方。

这个例子男性可能感受更强烈,我们换一个女性视角。

A(事件):有人摸了你的腿;

B1(你的判断):kao,猥琐男,老娘踢死你!

C1(你的反应):火冒三丈,转头,准备踢死他!

结果发现对方是一个一岁多的小孩——

C2:好可爱,蹲下摸摸头。

当然上面这两个例子中,B2都是你已经确定了对方非恶意,你自然就不会那么生气,说服力还不够。

我再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有一次我去一个教学楼,看到电梯快要关门了,赶紧往电梯那儿跑。电梯里有个人,看到我往这边跑,立马伸手不停得按梯控,把门给关上了,接着还透过缓缓关闭的门缝用一种很奇怪的眼光看着我。当时给我气的,故意关门,还用目光挑衅,怎么会有这种人!

等了半天,电梯又重新下到一楼,我进了电梯。无巧不成书,这时刚好从楼门处进来一个女生,看到电梯到了也往电梯这边跑。我很自然的伸手去按开门键,结果没用,门还在关。我以为我没按上,又快速使劲按了几下,门似乎关得更快了,这时我不由自主得看向门外正在跑过来的女生,心里还没来得及决定要不要跟她解释一下,门就已经关上了。

然后我明白了前面那个人的目光。

所以我们面对同一个事实现象,内心的判断和事实不一定完全一致,即使有时候事实表现得像是那么一回事,但实际也不是那么一回事。

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而且对此很多人也都有亲身经历。

所以前几年我看到这本书时,对于作者提出的这个反应链模型,我个人确实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我决定按照作者的建议,练习控制B环节,以改变C结果。

一开始果然大有改观。我在路上遇到车辆加塞,会代入自己有时候也会走错车道,不得不加塞变道——人总有犯错的时候。于是就心平气和、安详快乐得礼让之。

这样大概坚持了三个月,发生了一次特别强硬、过分的加塞,让我突然爆发了,接着完全放弃了这项练习,不但回到原来寸土不让的状态,甚至变本加厉,比之前包容度更差了。当然变本加厉的状态也没有持续很久。

看来只靠“术”的形式修炼,治标不治本,容易复发。

过了35岁以后,人也自然地愈加平和,除了“术”的练习,也保持阅读《王阳明》《道德经》《金刚经》之类“道”书的习惯。但进步速度总不及自己预期,无法完全摆脱烦恼控制。

我在《关键对话》之后的第二次比较成功的尝试是“二八定律”原则。此前我心里不自觉得追求100%,也就是开车时我要当第一,比所有的车都快,所以每次被人超车或者加塞对我都是一次“伤害”。这样实际上是很傻的行为,但人总是容易犯傻而不自知。

后来我就强制要求自己遵循二八定律,我比80%的车快就行了,可以接受有20%的车超过或者加塞自己。其实实际上肯定比这个比例更小,估计可能是5:95,但总之不再是100%。

没想到效果不错。看来究竟什么样的方法适合你,真的是做了才知道,光思考是没用的。

后来我就把这个原则运用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对于自我要求,可以100%,例如我可以要求自己对某件事付出100%的努力,但对于自己不可控的,比如说结果、比如说他人,那我就打个八折。如此烦恼少了很多。

当然上面这些方法都是治标,是研究如何减少烦恼。按照圣贤之书的说法,真正的圣人是可以做到无欲无求,压根就不产生情绪。对此我始终连门都不得入。怎么可能练得空虚清净,无欲无求呢?感觉不出家的话不大可能做到。

可能是看我太没慧根了,前几天上天突然在我看书时给了我一点指示。当时我在看《纳瓦尔宝典》,里面有一章讲要活在当下,不要总是懊悔过去和担忧未来。接着我又在另一本书里看到“物来则应,物去不留”这句话,这句话不是第一次看到,但我突然有了一丝灵感。

物来则应,物去不留。人家也没要求你“物来不应”,我也不必按照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非去修炼不生气的功夫,打个折,修炼“物去不留”就行了。遇到事该生气生气,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要一直放在心上。只修炼后半句似乎就容易多了。这样也能脱离修炼前半句始终没有进展的困境。

作为一个凡人,我现在的目标仅仅是减少烦恼,成贤成圣太过于遥远和虚无缥缈。能把三千烦恼丝减到三百已经是非常成功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

总之,可以烦,但学着不要放任自己一直烦,慢慢就可以一直不烦。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Like (0)
华夏门网的头像华夏门网
Previous 2024年5月29日
Next 2024年5月29日

相关推荐

  • Top 10 doors and windows top 10 comprehensive strength list in 2024

    The doors and windows industry has continued to innovate and change in 2024. Shan has been released, and these brands have won the favor of consumers with their excellent quality, …

    门窗安装 2025年2月5日
    00
  • 2024門窗十大品牌排行榜(TOP10)

    2024年門窗行業風雲際會,群雄逐鹿,以下是精心甄選、備受矚目的門窗十大品牌(排行榜),它們以卓越的品質、創新的設計以及貼心的服務,贏得瞭市場的廣泛贊譽與消費者的青睞。 簡納斯門窗,以匠心獨運的設計理念,融合現代科技與古典美學,打造出既實用又美觀的門窗產品,成為行業內的璀璨明珠。派雅門窗,則以其精湛的工藝、嚴格的選材標準,以及對細節的極致追求,樹立瞭高端門窗…

    门窗安装 2024年12月7日
    60
  • 深蹲的六个步骤:轻松掌握全身锻炼动作

    深蹲入门,6个步骤学习深蹲。 深蹲是一个非常好的健身动作,可以很好的锻炼到全身的肌肉。女生想要练翘臀也是一定要做深蹲,但是看似简单的深蹲却很不容易掌握。很多人在深蹲过程中出现问题,如何做一个标准的深蹲?你需要一步一步来深蹲拆解,6个步骤学习深蹲。 深蹲是一个全身的动作,但主要由下肢的三个关节协同运动完成。它的难点就在于一定要做到协同,否则三个关节无法互相分担…

    门窗安装 2024年3月22日
    20
  • 60名装门师傅“比武过招” 川渝建筑家装行业举行技能大赛

    比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董进)日前,由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共同举办的,2023全国建筑门窗安装工职业技能大赛川渝赛区比赛,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举行,来自川渝两地建筑家装行业的近60名安装工同台“比武过招”。 据了解,本次大赛分为木门类、防盗安全门类、窗类3个类别,参赛选手分为8个组进行竞技,每个类别的前3名选手…

    门窗安装 2023年11月13日
    50
  • CADEAR|"阳台改造攻略:门的选择让家更温馨"

    新房刚到手,很多业主可能会有这样的纠结: 封了阳台之后,阳台客厅要不要打通?开发商装的推拉门要不要拆?拆了是做推拉、平开还是折叠?…… 您的阳台要不要装门?阳台适合装什么门? 如果您打算装个阳台门,还在纠结到底是推拉门、平开门、还是折叠门,就一起来看看,这些阳台门到底哪种更适合您~ ▶ 重型推拉门 阳台门选择最多的应该就是推拉门了↓↓↓ 优点:相对其他隔断门…

    门窗安装 2023年11月1日
    3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