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不同的习俗 共同的佳节
我们常说年味,临近春节,年味就浓了,到了除夕,就真的是铺天盖地的年味。祭灶、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如此丰富的年俗活动,孕育了中国春节特有的“年味”,也带给中国人独有的新年体验。
对于中国人而言,春节,是一个极其不同的节日,过年,也是一个极其不同的“行为”。冯骥才曾说,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而年味正是这现实的生活与渴望的理想的混合。在过年这段时间的生活之中,无论衣食住行,无论言语行为,到处充满着年味,到处洋溢着年的精神。
中国的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也形成了相同又不同的风俗习惯。东西南北中,各地虽然有着不同的度过春节的形式,却在不知不觉之中传达着同样的内容,寄托着同样的希望。
在这个春节,我们随机采访了五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省份的人,问了他们五个问题,看看在这样的佳节,他们是如何度过的。
东部代表:浙江大楷
西部代表:陕西李楠
南部代表:海南李静
北部代表:黑龙江王凯凯
中部代表:河南梓帆
中国的对联文化历史悠久,而春联正是其中一种。春联,顾名思义,是春节时人们以红纸书写吉语、贴于门上的对联,古人亦称“春贴”或“春贴子”。传说在东海度朔山上有棵大桃树,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守卫,日啖百鬼,神力无边,因此人们在桃木上画上二神像,悬于门旁,以避鬼驱邪,祈祥纳福。后来人们用诗文代替神像,做成桃符,这便是历来人们所认为的春联起源。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孟昶(蜀后主)每岁除,命学士为词,置寝门左右。有一年除夕,学士辛寅逊撰词,昶以为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一名联,被多数学者认为是最早的春联。那么,时间推移到今天,东西南北中的小伙伴们,又在贴些什么对联呢?
浙江大楷:现在春联当然是买的,所以说起来还是小时候有意思。那时候都是找村里面有文化的、写字写得好的人写,一般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年前我们会抱着买来的一卷红纸上门,请老人帮忙写几副春联,如果答应了,我们就把红纸裁剪合适留下,等过一两天来取,那时候就已经是写好的春联了。一般春联上会写些“新春福旺鸿运开,佳节吉祥如意来”“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这样的美好寄语,也是每年都可以用的。还有的是和十二生肖相对应起来的,比如马年贴“百花齐放春光好,万马奔腾气象新”,鸡年贴“鸡鸣大地醒,鹊报满园春”之类。
陕西李楠: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西安市民过年也有贴大红春联的传统。当然,在关中农村,除了对联,家家户户还会贴门神、窗花等,大门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处都要贴相应的短对联。值得一说的是,西安明城墙的18个城门每年也会挂上春联,今年城墙春联差不多有24副,主题都是围绕“史、城、门、春、福”展开的。
海南李静:我们过年会将准备好的对联和“福”字,由家中男主人精心张贴,大门上、装粮食的仓房,甚至猪圈、鸡圈、牛舍、羊舍都要贴上大大的“丰”或“福”字。这些对联主要体现祈福、赋寿、生财、添丁、平安等等主题,寄托对来年阖家安康、五谷丰登、外出平安顺利的期望。
黑龙江王凯凯:我们家的对联一般都是市场买的,门上当然要倒着贴“福”字,意思是说福到家。前些年还贴挂钱,就是贴在门楣、房檐上的一种剪纸,红的绿的都有,颜色还挺多,一般上面贴住了,下面悬空,风一吹就飘起来,也是希望新的一年可以财源滚滚吧。还有车库要贴出入平安,猪圈、鸡舍之类的地方要贴六畜兴旺,都是一个好的祝愿。
河南梓帆:我专门对我爸进行了一次半个多小时的采访,知道了好多我都不知道的习俗。俗话说年三十儿,贴春联。每逢年根儿,卖春联的小摊小贩就支起了摊位,摆出各式春联供大家挑选。金字的、黑字的、黑字勾金边的,再加上不同的长度,每年挑选春联也堪称大工程。不过,会写大字的人就不会纠结于此。临近春节的时候,也总有会写大字的邻里街坊热心地张罗着帮大家写几副春联,让大家都能选到最是称心的吉祥话儿。
在村子里,贴春联要不漏一个门,家家户户院子大门、每间屋子的门、车库门,甚至有些车子上,都会贴上春联图个吉利。不只是家里,一些单位、工厂大门口也总能寻到春联的身影。
在老家,贴春联用的浆糊还是自家用白面熬成的。爬上梯子,拎着小桶,拿着刷子,只是贴个春联,也会莫名觉得很有气势。贴春联时还会有一些附带品,门上会贴门神,门边会贴“出门见喜”或是“福”字,院里会贴“满院春光”……林林总总,把家家户户门前映得十分红火。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施希茜)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