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锁是否侵犯邻居隐私权?法院:相关纠纷审理应基于实际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购买和使用智能门锁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中高端智能门锁具备人体感应和人脸识别功能,有的还有拍照录像和远程监控功能,具有较强的安防作用。但智能门锁安装的场景通常为居民楼宇楼道或电梯间等同层邻居共同使用的公共空间,往往因空间狭窄,住户大门相邻,安装使用智能门锁的邻里之间易因隐私和生活安宁问题产生矛盾纠纷。那么,什么情况下使用智能门锁可能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如何平衡隐私权保护与智能门锁使用权之间的关系?近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获悉了一起相关案例。

业主称邻居的智能门锁侵犯其隐私权,法院:应关闭人体感应功能

当事人李某提起诉讼,要求邻居王某拆除安装在自家大门上正对李某家大门的监控摄像设备、删除监控摄像设备内存储的涉及李某的影像信息、停止侵权并道歉等。

经法院查明,李某与王某为邻居,两家房屋为一梯两户,大门正对,两门相距(楼道宽度)约2.29米。王某家的门锁已更换为电子门锁,门锁上有显示屏。经现场勘验,智能门锁内置摄像头,现场激活后可以看到李某家大门的上半部分。现李某因智能门锁涉及侵犯其隐私,双方发生纠纷。

法院认为,智能门锁不同于监控设备,其本意在于住宅安全防护和使用便利,因此相关纠纷的审理应基于实际情况,通过现场勘验综合分析智能门锁功能对隐私权侵害的情况,最终通过比例原则的应用,对智能门锁使用人的使用权作出必要性范围内的克减,同时尽可能保证智能门锁所有人使用门锁的利益,以期满足两种冲突权利的衡平。

法院经审理认为,关于智能门锁的抓拍图像功能方面,首先,智能门锁抓拍图像的方式是被动的,而非主动的。在人体感应功能关闭的情况下,只有触碰智能门锁尝试开锁才能引发抓拍。李某家人进出家门、坐电梯、走楼梯等在楼梯间公共区域活动不会被摄像头抓拍。

其次,智能门锁抓拍图像的内容主要是开锁人的头像。触碰智能门锁才会引发摄像头抓拍,一般情况下,开锁人在智能门锁摄像头和李某家入户门之间,开锁人会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摄像头抓拍形成的图像不会过多涉及李某家。从方向上看,智能门锁激活后可以看到李某家大门的上半部分,即便拍照时碰巧遇到李某家开门,这种抓拍的概率较低,尚不足以认定构成对李某隐私权的侵犯。

再次,智能门锁抓拍图像的目的主要是安全防御,而非图像采集。抓拍功能主要是防止有人恶意开启或破坏门锁,抓拍前会有监控提示,明确告知恶意人员有监控,警示、劝阻恶意人员停止企图进入室内或破坏门锁的活动。抓拍功能留存的图片主要是留存开锁人信息,为后续维护个人权益提供线索。虽然抓拍的图像内容可能涉及公共区域信息,但是,抓拍图像的目的不是为了采集信息、恶意收集他人隐私。

因此,王某家智能门锁抓拍功能系被动启动,抓拍内容主要是开锁人图像,目的主要是安全防护,该功能不侵犯李某隐私权。

关于智能门锁人体感应功能方面,法院认为,本案中智能门锁可能记录李某家人出入家门信息。根据法院现场勘察情况,智能门锁感应的有效距离是0.5米左右。在感应功能开启的情况下,李某家人无论是坐电梯还是走楼梯,都有可能会触发王某家智能门锁感应功能,引起智能门锁进入开锁比对程序,智能门锁会记录开锁时间。对于李某家人来说,出入家门信息属于不愿被他人了解的个人隐私。

其次,智能门锁感应功能可能导致李某家人不安。智能门锁自动感知人体信息,自行启动摄像头拍摄程序,智能门锁屏幕会显示楼道及李某家入户门上半部分图像。李某家人无论是进出家门还是进出电梯,都可能碰到门口的摄像头启动,同时伴随着摄像头灯光亮起、智能门锁屏幕显示李某家人图像。从常情常理看,无论是谁,家门口频繁启动的摄像头都会让人处于不安之中。

因此,在感应功能开启的情况下,王某家智能门锁感应系统可能会记录李某家人出入信息,让李某家人处于一种被监控的状态,侵害李某家人正常生活的安宁,侵害李某隐私权。而在智能门锁感应系统关闭的状态下,智能门锁不主动启动摄像头拍照功能,不自动开启人脸识别功能,不侵害李某隐私权。

根据以上分析,法院判令王某应关闭智能门锁感应功能,不得擅自开启感应功能,否则构成对李某隐私权的侵害。

法官提示:智能门锁商家应做好风险评估,消费者应换位思考

法官表示,智能门锁虽然主打安防功能,但有时却发挥了远程监控和拍摄的功能,对于比邻而居的同层邻居而言,这种智能门锁是否会对个人隐私造成侵犯,是否超出了相邻关系中的容忍义务范畴,邻居是否可以提起相应诉讼,如何合理使用智能门锁避免发生纠纷,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

从法益保护优先性来看,智能门锁使用权主要是为了住宅安全防护和使用便利,隐私权保护则事关个人尊严、满足感和安全感。从相邻容忍的必要范畴及“较大利益”原则可知,对于智能门锁的使用如果并无紧迫性和必要性需求,法益保护的优先性应倾向于对相邻人隐私权的保障。具备人体感应和记录、抓拍信息功能的智能门锁可能会对邻居的私密空间造成侵扰,甚至非法收集、处理他人的秘密信息,以致侵害私人生活安宁。

邻里因智能门锁引发的隐私权纠纷,常因双方合理利益诉求不同难以调和。为了避免相关纠纷的发生,法官建议,智能门锁生产者及经营者应当做好风险评估,将智能门锁特定情形下可能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纳入自身产品研发及销售的考量之中,相比拼功能丰富、摄影摄像清晰度高距离远等技术指标,更应将产品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融入产品设计生产之中,在销售时做到风险告知及善意提示,引导消费者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此外,消费者在选择智能门锁时,建议站在换位思考的角度,假设邻居使用该门锁相应功能,是否会对自己的生活和隐私造成影响,以同理心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可区分功能的智能门锁。

新京报记者 慕宏举 编辑 刘倩 校对 王心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Like (0)
华夏门网的头像华夏门网
Previous 2024年6月16日
Next 2024年6月16日

相关推荐

  • 廣東浩博特科技申請感應模組及人體感應器專利,具有適用於多種應用場景的效果

    金融界2024年11月5日消息,國傢知識產權局信息顯示,廣東浩博特科技有限公司申請一項名為“感應模組及人體感應器”的專利,公開號CN 118896693 A,申請日期為2022年6月。 專利摘要顯示,本申請涉及紅外感應設備的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感應模組及人體感應器,感應模組包括殼體;探頭,設置於所述殼體,所述殼體設置有供所述探頭接收信號的感應口;阻擋組件,活…

    感应门 2024年11月14日
    20
  • 手术室感应自动门如何进行常规检查?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场所。为了保证手术的过程,医院对手术室的感应门要求很高。除了安装环节比较严格外,定期检查也不能少。为了保证手术室门的使用不出现异常,如何对其进行常规的检查? 1、检测人员以正常速度从门外或门内走向手术室的感应门。感应门应自动开启,开启动作应平稳,无阻碍和碰撞;感应门打开后,当缓慢速度通过感应门时,手术室的感应门始终保持打开状态,直到能完全通…

    感应门 2023年10月24日
    40
  • 新裝感應門碰倒老太致其骨折,物業未盡維護管理義務擔責六成

    物業公司將小區大門換成瞭感應門,卻未向業主廣而告之,薛老太出小區時誤將入口當出口,被感應門撞倒,造成粉碎性骨折。這起糾紛日前由南通如皋法院調解結案,物業公司對薛老太主張的賠償費用承擔60%的責任,賠償15600元。 3月30日,薛老太到小區外檢測核酸。這次她走瞭不常走的西門,也不知道物業十天前裝瞭電動感應門,見外面有人進入、門已打開,趕緊通過。穿過時感應門正…

    感应门 2024年9月2日
    30
  • 韩媒:2020款苹果iPad Pro将搭载3D感应后置摄像头

    IT之家8月27日消息 据韩国网站The Elec报道,苹果计划于2020年3月发布一款配备3D感应后置摄像头的全新iPad Pro。 该报道援引未具名的行业消息来源称,韩国合约制造商Derkwoo Electronics将为3D传感相机模块提供一些组件,包括加强件和支架。据称,这些零件的批量生产将在2019年底开始。 据称,后部3D感应采用的是ToF(飞行…

    感应门 2023年12月12日
    30
  • 老人被小区感应门撞倒,保安处置敷衍!法院判决物业担责六成

    物业公司为小区安装感应门能够有效杜绝外来人员随意进出,保障了业主的安全。但感应门不可“一装了之”,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因管理维护不善导致意外事故,物业依旧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2022年3月30日,南通的薛老太太准备出门进行核酸检测。巧的是,薛老太太选择了自己不常走的小区西大门,她也并不知晓物业已经在西大门处安装上电动感应门。 随着外面有业主回家,小区的电动感应…

    感应门 2023年10月21日
    166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