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趙寶琦 記者 吳樹鳴)農歷正月初十天,記者新春走基層來到眉縣橫渠鎮石馬寺新村口。遠遠看見這裡一團那裡一堆,對住戶門前的春聯“評頭論腳”。“喬遷逢黃道吉日,落地踏福壽滿門。富貴臨門。昔日石馬臥槽,今日村民真牛,國傢送福”,石馬寺村黨總支副書記張紅偉邊念邊點頭連聲誇獎:“好,寫得真好,這說42戶183名移民搬遷貧困戶的心坎上瞭”。 話音剛落,人群中爆發出陣陣爽朗的笑聲。
橫渠鎮石馬寺村是眉縣較為偏僻的村子。相傳,這裡三年幹旱顆粒不收。一天,太白金星神騎白龍馬,駕祥雲路過此地,看到浮屍遍地民不聊生,便讓白龍馬用蹄子刨出一條水渠將太白山上神水引田灌溉,從此這裡的人們過上富裕的生活。為紀念白龍馬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百姓讓石匠在琢出一匹栩栩如生的神馬,常年供奉在村寺廟之中。此後,這個村子便叫神馬寺,直至最後叫石馬寺。
就是這美麗的村子由於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制約瞭村上的經濟發展,成為當地的貧困村。2010年,該村不斷調整產業結構,鼓勵村民栽植獼猴桃,種植西紅柿,黃瓜等經濟作物,全村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說到這裡,村副書記張紅偉緊皺著眉頭指著眼前一條水泥路說,“別看現在這條水泥路筆直寬廣,前幾年可是一條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也是我村脫貧致富的‘攔路虎’”。他說:“實施易地搬遷,推進精準扶貧,是村民的共同期盼”。2015年國傢根據村上實際情況把石馬寺村列入移民搬遷試點村,新修水泥路,拉自來水,安裝路燈,修建文化廣場,遊樂園等。同時,根據移民搬遷的有關政策,鎮上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著手為移民搬遷貧困戶興建房子。每戶人均自籌2500元,每傢最多不高出10000元標準,幾個月時間,一座座造價15萬元之多的小洋樓拔地而起。與此同時,搬遷貧困戶舊宅基地退回後每戶每人還享受到瞭10000元補助。
“他叫任引密我村的是個貧困戶,全傢7口人,前些年吃瞭上頓兒沒下頓兒,提起褲子尋不見腰,經常是愁眉苦臉,悶悶不樂,說話沒底氣做事腰不硬。移民搬遷政策實施後,他傢不但沒掏一個鋼鏰還有餘頭。現在呀見人就笑,人顯得都精神瞭,腰桿也硬瞭”。一旁的村幹部指著一位路過的中年人介紹。“老任,你傢的春聯寫的嫽的很”張紅偉打著招呼。老任停下腳步笑著:“有啥嫽不嫽的,都是我心裡話”。 “人往高處走,更上一層樓,喬遷福地。還有這個大大的‘福’字,你說是不是我心裡話。”老任倒背起自傢的春聯十分開心地說:“黨的政策這麼好,讓我們貧困戶住上新房,過上瞭好日子,我貧困搬遷戶的心窩好像裝瞭團火暖烘烘的。”看著老任離去的背影,一旁一位村民說“你看,老任現在走起路來腳下都有勁瞭”。
“移民搬遷是非常有效的脫貧攻堅方式,既能讓貧困戶搬進新居,改善、便利居住環境,又能為貧困戶脫貧致富創造更多條件,是既能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又能促進新村規劃、產業發展、就業致富的有效脫貧方式。”橫渠鎮黨委書記趙寶英如此說。
從房屋建設、環境美化到就業幫助、產業扶持等,眉縣政府站在村民脫貧發展的角度上,出謀劃策、提供支持。石馬寺徹底告別瞭往日的出行難、吃水難、看病難、上學難、務工難,讓傢傢通上瞭自來水,上學就醫更加方便,舊貌換上瞭新顏。
村民邱應應人老幾輩住在小鎮溝村,守著幾間破瓦房和兩隻羊過日子,大半輩子走去山外的次數一把手能數得過。就在他盼富無門時,國傢扶貧搬遷的好事砸在他腦殼上,他第一個要求從深山溝裡搬遷出來,一傢四口搬進瞭石馬寺新村。“我到現在吃好的,住大房,走光路,天天好像過年一樣”。邱應應如數傢珍:“從山上搬下來交通方便,娃上學車接車送,我倆個一起打工掙錢,苦日子終於熬到頭瞭,感謝總書記,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過上瞭好日子。”
為瞭讓搬遷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石馬寺村引資1000萬元,辦起艾美龍社區工廠。利用扶貧專項資金謀劃建設瞭360 噸冷庫項目和光伏發電項目壯大村集體經濟。為貧困戶提供幾十個就業崗位,不出村就能掙到錢。憨厚的張祥娃搬出後,夫妻雙雙進瞭社區工廠,夫妻每月有將近6、7000元的收入。他撓撓頭皮嘻呵呵地說;“國傢給我們貧困戶把房蓋這麼好, 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趕上城裡人瞭,我幹啥都有底氣瞭”。
“好社會讓咱過上好光景,石馬變活馬瞭”。 看著眼前在遊樂場悠閑鍛煉的村民,84歲的李大爺發自內心地說道。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註西北信息報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