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佈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佈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那麼,除夕夜有哪些習俗呢?
貼春聯
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發展為春聯。
貼門神
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傳說中的神荼、鬱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唐代以後,又有畫猛將秦瓊、尉遲敬德二人像為門神的,還有畫關羽、張飛像為門神的。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後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
貼福字
貼福字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過年時很多人都喜歡將“福”字倒貼過來,取其“倒”和“到”的諧音,意為“福到”瞭。
但不是所有“福”字都要這麼貼,尤其是大門上。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而且大門是傢庭的出入口,講求對稱、方正,所貼的“福”字須鄭重不阿、端莊大方,故應正貼。
在我國民俗傳統中,倒貼“福”字主要在兩個地方:一個地方是在水缸和垃圾箱上,由於這兩處的東西要從裡邊倒出來,為瞭避諱把傢裡的福氣倒掉,便巧用“倒”的諧音字“到”,倒貼福字。用“福至”來抵消“福去”,以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另一個地方是在屋內的櫃子上。
放鞭炮
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直到有一天,一個穿紅衣的小孩燃放“爆竹”,嚇跑瞭“年”獸,於是,每到除夕夜或正月初一,人們紛紛燃放爆竹驅邪,漸成一種習俗。
守歲
在除夕之夜,我國民間有徹夜不眠,通宵守歲的習俗。是夜一傢老小圍坐在一起,敘舊、話新,互相鼓勵,相互祝賀,希望來年有個好的開端、順利的發展、理想的結局。
孩子們此時最期待,也最興奮,他們紛紛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們則要忙不迭地給“壓歲錢”。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是希望晚輩平安幸福,遠離不幸和災難。
出品:南方都市報新媒體事業中心編輯策劃部
統籌:胡群芳
創意:劉蘭蘭
設計:金國華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