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
一个家庭好不好,看门就知道了。
富贵之家,门金碧辉煌;穷苦之人,多有柴门。
当然,也有一些穷苦的隐居者,常有贵人来,蓬荜生辉。
关于门的设置,古人也有很多的规矩。《易经·系辞》中说:“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有了门,家就远离了风雨,也躲避了野兽袭击,就安全了。
现如今,很多家庭,把安门作为大事,还得选个黄道吉日,注重门口的风景等。
有形的门,谁都可见,还可以修改、装饰,无形的门,看不见,却又客观存在,影响了家庭的发展。
我们需要知道这样的道理:一个家庭,不管有没有钱,及时打开3扇门,家运才会蒸蒸日上。
01
求学,打开智慧之门。
问一问,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
一个家庭,谁都不读书,能有人走上仕途吗?显然是不能的。
读书是做官的基本条件,任何年代,都是如此。
也有不学无术的人,做了官,但是结局却是弄巧成拙了。
除了做官,赚钱、创业、远行,包括平时的吃喝,都是学问,不读书是无法领悟的。
明朝的李时珍,从小就学医术,治病救人。
结婚之后,李时珍对读书,还是念念不忘,于是辞别妻子,远行求学。
妻子思念万分,写信询问情况:“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
李时珍收到信,立马回应:“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
书信里,都是草药的名字,别有一番韵味,也让读书的乐趣,添加了几分。
后来,李时珍写了《本草纲目》,很多内容,被生物学家达尔文引用。
真正可喜的是,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也受到了父亲的影响,酷爱读书,研究医学。
李建元如此举荐父亲的书:“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若是一个家庭要改变运气,那就不是一代人看了几本书,而是长期打开了智慧之门。
“一门三进士,一门三医生,一门三代教书人”,家庭有了这样的门,就不愁没有发展了。就算一代人的努力,不能成功,一代一代人努力,就注定成功。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家庭里没有书香,做什么都闭门造车,这是需要反思的。
02
外出,打开社交之门。
《玉篇》中说:“人之所出入也。”
《博雅》则说:“门,守也。”
我们可以推门进来,也可以推门出去。对外能攻,对内能守。
要想家庭越来越好,家人就要出门去,融入社会,扩大自己的人脉圈。
若是一辈子都在家里,畏畏缩缩,那就多半是没有出息的人。也会因此拖累家庭。
莎士比亚也说过:“自己的行动,而不是倚恃家门。”
好的家庭,会安排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目标,每个人成家之后,又会有新的小家庭。这就是家庭在开枝散叶,把发展的触角,延伸到更宽的地方。
西汉时,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初衷是打开和月氏国的外交局面,联合抵制匈奴。
北宋时,范成大出使金国,为了促进两国的友谊,还争取改变交往的方式等。
作为中年人,走进职场,就能遇到同事,客户等,常常聚一聚,人情就留住了。人情多了,还能变成职业发展的动力,大家都会帮你。
作为青年,走出家门,才能找到心仪的另一半,从而和爱情结缘。每天待在家,仅仅靠网恋,肯定是不行的。起码你要去约见人家,牵牵手,近距离聊一聊。
作为老人,多和小区里的人交往,人家才会了解你,愿意帮你。生活也因为有了亲戚朋友,而不孤单。就算在异地安居,学会社交,才不会孤单。
作为孩子,呼朋引伴,就有了童趣。以后,总有玩伴,变成朋友、合作人等。
一家人携手同行,固然重要,家人和外人携手,同样重要。家庭是小小的国,国是大家的家。家融入了国,才能永续发展。
03
团聚,打开孝顺之门。
走出再远,逢年过节,还是要回家的。若不是这样,那就是不孝顺的体现。
父母在家,儿女外出多年,也不见人影。父母会很难受,儿女尽孝也就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是金钱上。
过年了,走了千万里路,推开家门,喊:“妈,我回来了。”
那一刻,父母一定特别惊喜,你也特别温暖。
柴火灶,黑乎乎的灶台,瓦片下冒着炊烟,小炒肉下锅了,呲呲地响着……父母留给你的,是无尽的乡愁。
时髦的衣服,运动型的鞋子,一顶皮帽子,一条外地来的烟……你给父母的,是风光无限好的世界。
贴上大红的福字,端起酒杯,吃饺子。年味浓了,孝道也浓了。
若是父母走不动了,常回家看看,门一次次被推开,那是好的家风。
把父母接到身边,常常推开门,带着他们去散步,那是另一种尽孝的模式。
不管经历了什么,只要回到家,痛苦就过去了。家人爱你,给你重新出发的力量。
04
因为有了门,才有“门户、门第、门风。门徒”。
门户是一家人,门第是出息,门风是德行,门徒是助人为乐。若你和家人都悟透了,家中就多智慧,有了方向。
想尽办法,提升家庭的运气,金钱会有,家风也会有。
不要抱怨家庭钱少,如果带着家人,厚积薄发,那就很快会富起来。
把家门打开,迎春接福。
把家门关好,守护吉祥。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