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開平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清末民初,這裡還是個洪澇嚴重、匪盜橫行的小鄉村。後來,在海外打拼的開平華僑為瞭守護故鄉傢人的安全(順便刷一下衣錦還鄉的存在感),他們回到這片樸實的鄉土上,紛紛建起瞭華麗堅固的碉樓。
但碉樓的造價極其昂貴,能住上的傢庭並不多。這得取決於自傢華僑爸爸的財力。大富之傢當然是高樓無憂,但碉樓之下的那些普通傢庭又要怎麼活呢?生逢亂世,住不起高樓,弄好傢裡的門窗還是可以的。大多數開平民房的門面是這樣子的。
防 禦 力
開平錦江裡的村民年叔,現在依然住在上百歲的祖屋裡。他傢有一套祖傳的門禁系統,真可謂是武裝到瞭牙齒。“四重關卡防盜賊”,“可防火攻水淹、明槍暗箭”,是年叔對他傢大門的描述。
很難想象,這套比關城門還復雜的操作是每天晚上的睡前活動。但其實在嶺南地區的民居裡,這一套傢門系統相當盛行,名叫“趟櫳門”。隻是年叔傢的趟櫳門經過瞭改造,防禦力提升得比較誇張。
趟 櫳 門
至於趟櫳門的起源,至今仍無法說清。但它的興起,跟清末時期嶺南兩廣地區的口岸經濟發展有很大的關系。像廣州的西關地區就是趟櫳門經典款的聚集地。翻一下西關歷史,你會發現趟櫳門跟嶺南民居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不二絕配。
時 勢 造 好 門
明清時期,廣州成為瞭中國通商海外的門戶大港。而當時廣州西城門外的口岸區域,也就是今天的西關地區,自然就熱鬧起來瞭。古人這樣形容道:“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千艘百舫、商賈聚集、兼有夷市,貨物堆積,行人肩相擊 ,雖小巷亦喧填。”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繁盛欣榮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的鬧市旺地。
時至清末,經商貿易帶動瞭房地產的發展。旺丁旺財的西關地區開始大量填澤建房,以應對激增的人口,於是就有瞭騎樓、竹筒屋這類“少占地、多住人”的房子。戶戶緊挨、蓋房全靠擠,西關形成瞭超高密度的居住區。例如長條形的竹筒屋,門戶面積很小、空間密閉,屋內通風采光基本要靠天井。再加上嶺南地區高溫炎熱,氣候潮濕,想想都覺得難受。在沒有空調和電風扇的日子,隻能從建築設計上下功夫瞭。
另外,西關雖然繁華,卻不是那種上層名流富豪的雅集。而是一個龍蛇混雜的江湖。畢竟是城墻外的地方。富豪商賈、務工苦力、娼妓嫖客、丐幫盜賊、社會大等都混跡於此。住在西關,居傢安全是必須劃重點的。
由此可見,西關人傢的大門太難瞭。關上又怕悶熱昏暗,打開又怕人多閑雜不安全。總言之,西關人傢的這扇門必須滿足:
1 安全性
2 通風良好
3 利於采光
4 又不失體面
所謂入門“三件頭”,這套趟櫳門是如何滿足這些需求的呢?
三 重 門
最外面的一重叫“腳門”,也叫“吊扇門”。它以木刻雕花的造型,為房屋增添美感,是一種禮節上的屏障遮擋,同時保留瞭隱私性和通透度。這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第一重,所謂先禮後兵嘛
第二重門是最關鍵的,趟櫳門。“趟”在粵語意為滑動移動,“櫳”粵語意為木箱。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滑動的木柵欄裝置,由於趟櫳采用瞭極硬極重的鐵力木,所以在門的底部一般會加裝軌道和滑輪裝置,讓推拉操作變得柔順絲滑。
趟櫳的設計,可以巧妙地讓這些擁擠密閉的房子透透氣。竹筒屋裡的天井和冷巷(窄走廊)都需要大門敞開,才能形成空氣對流循環,從而驅散室內的炎熱和潮濕。這一扇趟櫳門是激活全屋氣流,打通任督二脈的關鍵。
所以正確的操作就是,把最裡面的大門打開,然後把趟櫳關上。這樣既可以解決安全防盜的問題,也保證瞭房內的通風和采光。在沒有空調和電風扇的歲月裡,為密閉擁擠的傢居環境增添瞭舒適度和安全性。可見,趟櫳門正是這類嶺南民居的最佳選擇。(冷巷也是一項偉大的民居發明,待日後再談)
門 裡 有 門 道
在禮制森嚴的中土,門,顯示著門當戶對的講究;在詩情畫意的江南,門,為風景構圖作美學擔當;而在商都市井的煙火嶺南,門又演化出一種不差錢的實用主義。這裡的居民更關心的是:木材是否堅固耐用、設計能否解決需求、更有傳統傢族追求吉利,要求趟櫳的木條數量必須是單數而不能是雙數(因“雙”粵語音近“喪”)怕意頭不好不吉利。
門,向來隻有打開和關閉兩種狀態,但能在開與閉之間找到一種兩全的平衡,這是如開似閉的辯證,這是取其所需、拒其糟粕的智慧。這就是老祖宗體現在傢居生活裡的智慧。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