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肇慶城區有一條千年古街巷,流傳著這樣的“佳話”……

揭秘!肇慶城區有一條千年古街巷,流傳著這樣的“佳話”......

在端州城區的
一條千年古街巷,
流傳著“一門兩代三進士”的佳話。
這說的是宋朝時期,
在與文廟(高要學宮)
以西相距一百米左右,有一條巷,
名叫“升俊坊”,
也就是今天的“明直街”

揭秘!肇慶城區有一條千年古街巷,流傳著這樣的“佳話”......

街名源於一座廟

它南起正東路,
北止水師營,
其西面的橫巷是姚傢巷、何傢巷。

揭秘!肇慶城區有一條千年古街巷,流傳著這樣的“佳話”......

之所以以“明直”命名
跟這裡曾經修建的一座廟有關。

早在北宋慶歷二年(1042),升俊坊內建有一座廟。宋寧宗趙擴在位年間(1168—1224),時任南京府宣徽院正議大夫梁紹基來到升俊坊定居,成為此處梁姓的始祖。自從梁紹基在那裡生活,子孫品學兼優。後來人們把這座廟稱為明直廟,其寓意有二:一是贊頌社稷的君主賢明臣子耿直;二是升俊坊內居民的聰明正直。
升俊坊得文廟國學教化風氣之先,梁紹基的後代人才輩出,真可謂地靈人傑。梁紹基的兩個兒子梁富、梁冠都是國子監宣教學士。梁鬥南、梁世美、梁世英父子三人聯袂中進士成瞭明直裡的一段佳話,“一門三進士”更使得梁氏傢族在肇慶成為文化世傢的代表,在當地人的心中“三梁”可謂與“三蘇”相媲美!

升俊坊此後一度改稱為

明直裡、明直路、明直街。

明直廟則在歷經200多年之後毀於元朝火災,

再也沒有重建,

而“明直街”街名就此保存下來,沿用至今。

揭秘!肇慶城區有一條千年古街巷,流傳著這樣的“佳話”......

這裡自古人才輩出


不僅於此,
“明直街”梁氏為書香世傢,
其子孫後輩在傳統文化方面
有一定的造詣。
相繼著有《松茂蘭香室詩詞選》《逸叟遺音》
《謎海泛舟》《韻海留聲》等書籍。
在這條宋代的古街裡,
除梁氏傢族人口居多外,
還有一條姚傢巷,一條何傢巷。

揭秘!肇慶城區有一條千年古街巷,流傳著這樣的“佳話”......

據說是明代天啟年間,
有姚壽山從外地到這裡落戶,
此後又有何姓人傢遷來。
辛亥革命後,
才有其他外姓人陸續在此居住。

這裡獨具嶺南特色

時過境遷,
“明直街”裡仍然保留著
這裡“老居民”的生活智慧,
比如木質趟櫳門。

趟櫳門,是嶺南特色傳統民居——西關大屋建築物中非常特別的元素,是一種獨特的嶺南兩廣明清承傳的古門窗藝術。趟櫳門外常常會裝上一道裝飾、遮擋用的屏風門,內裡的趟櫳整體結構不用一顆釘子,關鍵部位全部用榫連接,門需左右滑動開啟。

揭秘!肇慶城區有一條千年古街巷,流傳著這樣的“佳話”......

西江日報記者 梁小明 攝

關上趟櫳,
屋裡主人無須啟門即可看清外面情況,
不僅是當時最實用的防盜門,
還能兼具保持室內通風透氣的功能。

揭秘!肇慶城區有一條千年古街巷,流傳著這樣的“佳話”......

明直街居民傢保留的趟櫳門。西江日報記者 梁小明 攝

這裡還有一間具有民國特色的民居,
是辛亥革命後建成的磚混結構的
現代式兩層竹筒屋,
它是研究民國時期的民居建築的實物資料。
2016年被肇慶市人民政府
錄入“肇慶市歷史建築”名冊。


揭秘!肇慶城區有一條千年古街巷,流傳著這樣的“佳話”......

這是位於“明直街5號”的國民西式竹筒樓,其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屋內面狹窄,縱深細長,形似竹筒,故稱竹筒屋。西江日報記者 梁小明 攝


“明直街”這些具有獨特的

嶺南元素的民居,

使得小巷充滿瞭悠久濃鬱的嶺南風情,

而“明直街”的歷史由來,

又令這裡充滿瞭人文魅力,

它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展現著肇慶古城

作為傳統嶺南城市獨特的歷史風貌。

通訊員:梁玉麟

編輯:鄒泳琪

◆ 二審:易奇志 李純

◆ 終審:劉伯明


肇慶市紀委監委派駐市文廣旅體局紀檢監察組舉報電話:2289173
肇慶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紀委舉報投訴電話:2781810


揭秘!肇慶城區有一條千年古街巷,流傳著這樣的“佳話”......


揭秘!肇慶城區有一條千年古街巷,流傳著這樣的“佳話”......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Like (0)
华夏门网的头像华夏门网
Previous 2024年9月7日
Next 2024年9月8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