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百節之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明中,慶祝春節的習俗眾多,如買年貨、掃塵、守歲、拜年、廟會、賞花燈……但在這麼多習俗中,在人民大眾當中,過年貼春聯和貼門神是每傢每戶必不可少的。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傢傢戶戶都要精心挑選又漂亮又吉利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春聯一貼,離年便近瞭。
我們小時候學過的宋代王安石《元日》詩歌,膾炙人口:“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從此詩中,可以看出春聯和桃符的關系。因為古人在辭舊迎新之際,喜歡用桃木板分別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或者在紙上畫上二神的圖像,懸掛、嵌綴或者張貼於門首,意在祈福滅禍,據說桃木有壓邪驅鬼的作用。到瞭五代時期,桃符上開始出現聯語,漸漸代替瞭神荼和鬱壘的名字,人們一般都在上面寫上一些吉利的詞句。到瞭後蜀君主孟昶時期,他於除夕那天命令學士幸寅遜題桃符志喜,學士不敢怠慢,不到一刻便題寫完畢,蜀主看後對學士所題詞語不滿意,於是親自揮毫書寫瞭“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一句式工整、吉祥喜慶的詩句,也是中國最早的春聯。孟昶的題詞改變瞭傳說中桃符的內容與性質,從此之後,桃符上除瞭辟邪之語外,還可以寫上迎春納餘的吉祥祝福。
春聯成為百姓喜聞樂見、代代延續下來應歸功於明代皇帝朱元璋。在明代,“桃符”才真正稱之為“春聯”。朱元璋時期,在都城金陵,除夕前不要忘瞭傳旨,無論公卿還是百姓,門口一定要貼春聯。而且朱元璋他還親自微服私訪,檢查落實情況。他還會親自撰寫,賜給近臣,如給學士陶安的對聯:“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傢”。帝王的提倡,使春聯日盛,終於形成瞭經久不衰的風尚,開始流行於世。
時至今日,傢傢戶戶都在過春節時貼春聯之外,飯店、美發廳、賓館、雜貨店等一些商傢、企業也都貼春聯。不同的人傢,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身份都會有不同於他人的期望與祝福,因此貼春聯應符合自身的特點與事業。傢庭春聯是表達瞭對未來一年的祈福和祝願,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一傢和睦一傢福,四季平安四季春。”農民對新的一年祈望與祝福的春聯:“人開致富路,豬拱發財門。”還有商業繁榮的春聯:“生意興隆如旭日,財源廣聚似春潮。”無論是哪一種春聯,在追求個性化的同時,都要三觀正,有健康的審美。
傢傢戶戶在年前都會精心挑選心儀的春聯,普遍是紅底黑字,穩重而鮮艷,表達一傢一戶對新年的美好願望。根據各地習俗的不同,人們會在不同時間貼上春聯。春聯分為橫批、上聯、下聯,春聯要豎著貼,如果橫批是從右邊往左邊書寫,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邊(門的左邊),下聯貼在左邊(門的右邊),反之上聯則貼在左邊,下聯貼在右邊。除此之外,對聯除瞭要求對仗,還應上仄下平,就是上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上聲和去聲,下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在平聲。貼春聯的時候,要註意區分上下聯不然是會鬧笑話的。和貼春聯密集的時間不同,各地摘春聯的時間各不相同,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自然脫落;第二種是整年說,春聯有喜慶吉祥之意,舊的春聯要到來年貼新春聯的時候才能摘掉,第三種是過節說,待“年”過完後就可以摘瞭。
最後,送大傢一副新年春聯,祝大傢兔年大吉,前兔無量。
上聯:迎喜迎春迎富貴
下聯:接財接福接平安
橫批:吉祥如意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