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秋日生活日記#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蕩失誤入的大口巷

有一種盞鬼的蕩失,叫龍導尾。

不管你在哪個十字路口,沿著麻石路閑庭信步,總有條小巷帶你重返兒時的生活畫面;每走上幾步,總能邂逅一棟歲月感的舊屋,綠植鮮花環繞的小院,給你恬靜生活的治愈感……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南市大街的懷舊小院

和老西關驛巷、安疇裡一帶不同,這裡給“生活”的空間更大。四通八達的街巷幹凈整潔、鱗次櫛比的生活小店和蔬果雜物攤,一幅幅屬於上世紀的生活畫面每天在這生動呈現: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七間直街

門口縫補衣物的老人、屋簷下打盹的犯困貓、光影中搖曳的舊門窗,午後的龍導尾歲月靜好;一到上下班時間,安靜的小巷人來人往,單車“川流不息”, 繁忙的十字小巷,偶爾也會“交通阻塞”。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陳傢直街華蔭園3號,趟櫳門大屋

龍導尾的趣致市井煙火氣,從未缺席。生活在這一帶的阿婆說:這是一個50年沒怎麼變過的片區。可能正是這種“不變”,有人說龍導尾保存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改造之前的龍導尾

上一篇文章\”尋找消失的漱珠湧\”推出後,沒想到引發很多人對這條古湧的回憶,這其中也包括龍導尾。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龍導尾作為漱珠湧尚未消失的一段,集市目前迎來升級改造。好處之一便是環珠直街兩旁,新增瞭通往各街巷的指引牌,更方便第一次來這的人走街串巷。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我是第三次來,順著指引,穿過龍導通津,經過龍馬裡、水松基、將軍直街、仁和直街、汾陽裡,止於南田路,成功解鎖龍導尾”最後一塊版圖“,有種打通任督二脈的爽感。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南田路口,半山亭舊屋

龍導尾 不能不知道的事

龍導尾在哪裡?

廣義上的龍導尾北起海珠區同福中路伍傢祠,南至馬湧橋(匯津橋),東起漱珠湧,西至黃傢祠郊壇頂。南北全長1.5千米, 東西寬0.9千米,北寬南窄,近似三角形。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馬湧橋一帶

構成三角形的大道,分別是同福中路、寶崗大道、南田路,另外還有洪德路一段。不管在龍導尾如何蕩失,最後都能走到其中一條大道,搭乘公交車地鐵。

“龍導尾”的地名,怎麼來的?

先有龍尾道,後有龍導尾。龍導尾名字起源於五代十國時期,割據嶺南的開國皇帝劉巖大興土木建行宮。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舊的“龍尾道”路碑

劉巖下令在如今寶崗大道鄧世昌紀念館東南面築起“南郊壇”用以祭祀天地,壇前修起一條仿長安含元殿升殿甬道的皇帝專用通道,名為龍尾道。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近年做過翻新

之後宋朝一統天下,寶殿慘遭焚毀,但在龍尾道遺址形成的村落,仍叫龍尾道。歷經朝代更迭,清初時有人訛寫為龍尾導,到瞭清未又誤稱為龍導尾,至今當地居民仍稱這一帶為龍導尾,老街坊們更愛稱“龍肚尾”。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鶴洲直街旁新修建的龍導尾廣場

龍導尾是廣州“龍”字街巷最多的片區。

漫步龍導尾一帶,“龍”字街巷緊密相連,一條接一條,讓人應接不暇。廣州最多“龍”的街道,非海珠區龍鳳街莫屬。其中,龍鳳街二龍片區,轄內以“龍”字命名街巷近50處。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民國別墅群雲集的龍驤大街、昔日觀賞龍舟勝景的龍船崗、鄧世昌紀念館所在的龍涎裡、市井煙火氣濃鬱的龍導通津、狀元井旁邊的龍聖裡……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龍船崗有多條相連的巷子

另外一片的南華西街道,龍溪首約、龍溪南首約、龍慶北、兆龍裡等街道,和龍鳳街片區呼應。“龍鳳新二巷”、“龍鳳龍珠巷”等龍鳳呈祥好意頭的街道點綴其中。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歷史悠久的龍導尾作為“河南”福地,有“千年文脈”美譽。

目前正進行的升級改造,著力打造“龍鳳裡文旅步行街“概念,范圍拓展到工業大道旁的鳳寧街一帶,構建一條獨特的city walk路線。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鳳寧街路口的文化墻

龍導尾city walk 這些不要錯過

如何正確打開龍導尾?建議從同福中路環珠橋開始。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同福中路環珠橋

站在橋上,一眼望到正在施工改造的環珠直街。環珠直街、龍導通津、鶴洲直街、福龍東,構成煙火氣的生活集市,服飾鞋包、生活雜貨、小吃飲品、鹵水燒臘、點心糕餅、果蔬肉菜,一路如影隨形。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從旁邊的龍溪首約開啟city walk,迎面而來的舊巷老屋,讓人一秒穿越到上世紀。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龍溪首約環珠直街一側的牌坊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年代感的門牌

陳超記牛三星、金月美食等開瞭很多年的小食店,在這一帶。可以在這吃點美食,然後以龍慶北為起點逛起來。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龍慶北-兆龍裡-龍慶裡-環珠直街-龍導通津-水松基-將軍直街-仁和直街-陳傢直街-龍珠直街-龍涎裡-龍驤大街,按這樣的路線city walk,十字路口稍作拓展,以下街巷和歷史文物不可錯過。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不想步行的話,整條線路也適合騎單車

01 潘氏傢廟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潘氏傢廟

龍溪首約右手邊的龍慶北街,被裝點成一條喜慶的花燈街,歷史文物保護建築潘氏傢廟就在這裡,仍有居民居住,窗臺晾曬著衣物。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龍慶北街三十三中後門的那一段,是古色古香的文化長廊,有很多清雅的字畫。龍慶北8號是盧維慶舊居,斜對面帶小院的幾棟青磚大屋,洋溢出生活的寫意。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轉進兆龍裡直走,南華西街道政務服務中心對面的文化長廊,也刻有字畫的石碑。古色古香的詩情畫意,在這一片隨處可見。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02 龍導通津 老字號餅店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沿著安靜的龍慶裡,穿到煙火氣濃鬱的龍導通津,改造接近尾聲的這一段集市,老字號餅店、小食店雲集。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旁邊還有間糖水鋪

華福餅傢、包德餅傢、同福面包店一字排開,最終選擇走進英記食店,買瞭南乳味的蛋散。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03 水松基“古代消防車”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龍導通津往裡走,兩旁都是賣蔬菜、水果、湯料食材的小店,水果品種豐富,標註的價格實惠,遇到想吃的可以買點。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直走進入龍馬裡、水松基,水松基十字路口特別留意下,和七間直街的交界處,還有一個“古代消防車”的介紹欄,可以瞭解一下清代舊式消防水車。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之前看攻略說這一帶有標著“龍尾導”的石碑,但沒找到,可能被堆放的物料遮住瞭。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水松基市井生活濃鬱

吐槽下這一帶歷史文物的展示,被分類垃圾點、亂停放的各種車遮擋,有礙觀瞻,路過容易錯過。


04 狀元井和寧隱庵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南市大街

水松基十字路口是\”交通要塞\”之一,左轉南市大街,直走是三岔路口,右邊是歷史文物-狀元井,左邊是周邊唯一一間庵堂-寧隱庵。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右手邊會經過南便街

緊挨著龍船崗的這口狀元井,與人民路狀元坊一樣,都因宋代狀元張鎮孫而得名。張鎮孫是廣東歷史上最早的狀元,據說其高中前曾在龍導尾居住,他傢附近的這口井改名為狀元井。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相隔幾十米的間庵堂,近年經重新裝修改造成三層樓高的庵堂。相傳詠春派始祖五枚尼姑曾在這裡隱居,見這裡幽雅清靜便修成寧隱庵,整條街便以寧隱街得名。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05 將軍直街 將軍廟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將軍直街同樣是這一帶四通八達的\”交通要塞\”,一棟不起眼的歷史文物建築-將軍廟,坐落在與陳傢直街、太源裡的交界處。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直走右手邊是將軍廟

建於明代的將軍廟並非源自一位真將軍,而是為瞭紀念一位不甚出名的周姓“更頭”(即現在保安),因為平日裡街坊稱他為“周將軍”。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如今“將軍廟”三個石刻大字已被水泥封填,留下廟門一對石刻對聯“功冠虎賁昭大勇,恩垂龍導煥重光”。廟門緊閉,門口成為環衛車、小貨車停靠之所,漸漸被遺忘在時光裡。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06 仁和直街 宗祠群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旁邊還有“同和裡”牌坊

將軍直街右轉經過武功巷往前,便是古色古香,舊宗祠雲集的仁和直街。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右手邊小巷是武功巷

仁和直街因是蘇、陳、劉、程四姓聚居地,取仁義和睦相處之意,故名“仁和”。很多祠堂都已殘破難窺原貌,隻能從門楣上的石刻、門窗上的雕刻,找尋歷史的痕跡。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門上的木雕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蘇東坡老傢有關的“嵋山”

其中仁和直街4號,“月荘蘇公祠”所在。月荘公蘇志朗,據說是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弟弟蘇轍之孫蘇簡的第十七世子孫。“龍導尾”居住的蘇氏後人,共同尊月荘公為祖先。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不大清楚是不是這棟

路過時,月荘蘇公祠大門已砌磚封閉,門口堆放有雜物。可以走進這一帶的橫巷,不經意間能邂逅幾棟喜歡的舊屋。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07 汾陽裡 郭氏宗祠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穿過附近的岐陽橫小巷,裡面的汾陽裡據說是唐代名將郭子儀後人居住地。郭子儀別名郭汾陽,號稱汾陽王,或許郭氏後人為紀念先祖和故鄉,將居住地命名為“汾陽裡”。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汾陽裡安靜如風,整齊幹凈的街道兩旁都是古色古香的舊屋。哪一棟是“郭氏宗祠”?有點難辨。

放下找宗祠的執念,享受這條街的寧靜,和不怕生人的貓互動下,歲月靜好。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汾陽裡有些舊屋被活化成文藝空間,一條小巷穿出去,是車水馬龍的南田路。


08 鄧世昌紀念館、龍驤大街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龍涎裡鄧世昌紀念館

要看氣派的嶺南宗祠、典雅的民國別墅,那必須要去鄧氏宗祠(鄧世昌紀念館)和龍驤大街一帶。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龍驤大街民國別墅

將軍直街將軍廟走轉,穿過陳傢直街、龍珠直街、田心楊巷,便來到龍涎裡的鄧氏宗祠。一座頗有氣勢的嶺南宗祠,同時也是鄧世昌紀念館。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裡面有空調和休息的凳椅,可以在這休息調整下,再去city walk的最後一站-龍驤大街。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旁邊田心楊巷有一間別致的咖啡店

之前的推文有單獨介紹“龍驤大街+鄧世昌紀念館“,旁邊還有海珠博物館,可看的東西多,趕時間的話建議下次再來。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畢竟,“臥虎藏龍”的龍導尾一帶,還有很多隱秘的角落,可以慢慢發掘。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七間直街的安龍裡

夜幕降臨,走在車水馬龍、繁華熱鬧的寶崗大道,白天逛過的龍導尾揮之不去,有種從舊時光穿越出來的突兀感。

50年沒怎麼變的龍導尾,藏著最廣州的市井生活

寶崗大道

寬敞的十字路口紅綠燈交替閃爍,路變寬瞭,街變熱鬧瞭,人反而有點\”蕩失\”,不知該去向何方。

人生漫漫,逛街再蕩失的話,希望仍在龍導尾。封存老廣州生活記憶的\”龍肚尾\”,我還會來的。

END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Like (0)
华夏门网的头像华夏门网
Previous 2024年9月16日
Next 2024年9月18日

相关推荐

  • Coffee, another face of Pengjiang

    (1) A foreigner came to Pengjiang, Jiangmen, drank Heytea and Buweiji at Jiuzhong Street, drank Shao Ning and Neighbors at Diwang, and then Sigh: Jiangmen is indeed the capital of …

    趟栊门 2025年1月1日
    50
  • 大美廣州·這些廣味老街,你確定都去過、都瞭解嗎?

    詩意花城工作室出品 更多生活信息請掃二維碼 新河浦路的洋樓 莫偉濃/攝 光影騎樓 蘇俊傑/攝 李小龍故居外的海報 蘇俊傑/攝 作傢葛亮說:“我理想中的城市,在多元化的同時,要有各種元素的有機融合與呈現。比方說新與舊的並存,不一定要壁壘分明,一個舊街區,一個新街區,他們實際上是可以巧妙融合的。” 廣州就是這樣的城市。除瞭有高端洋氣的新街區外,還有一條條靜立在喧…

    趟栊门 2024年9月23日
    30
  • Cultural Relics – Do you know these things about Xiguan House?

    Brick by brick, tile by stone slab, The mottled marks are like traveling through thousands of years Guangzhou Daily Reporter Photo by Yang Yaoye Towering skylights, long alleys Man…

    趟栊门 2024年12月18日
    290
  • 老祖宗設計瞭一扇門,關上就能解決一屋子的問題

    ​ 廣東開平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清末民初,這裡還是個洪澇嚴重、匪盜橫行的小鄉村。後來,在海外打拼的開平華僑為瞭守護故鄉傢人的安全(順便刷一下衣錦還鄉的存在感),他們回到這片樸實的鄉土上,紛紛建起瞭華麗堅固的碉樓。 開平自力村 開平錦江裡 但碉樓的造價極其昂貴,能住上的傢庭並不多。這得取決於自傢華僑爸爸的財力。大富之傢當然是高樓無憂,但碉樓之下的那些普通傢庭又要…

    趟栊门 2024年9月4日
    30
  • 西關的秘密,全在廣州這條街上

    和繁華的CBD說拜拜 走向廣州的另一面 在那些因生活忙碌而被忽略的老街裡 尋找安靜又舒適的時刻 在冬天,慢慢看完這條老街 橫切的往事,古舊的建築 看遍西關最高雅的生活情調 短短一條寶源路,反復走瞭好幾遍,越來越愛 提起寶源路,你一定不陌生。老廣口中的“西關三寶”,就有它一席之地。 短短500米,卻是“三寶”中傳統建築保存最多的一條。被政府掛牌的建築多達10餘…

    趟栊门 2024年9月16日
    5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