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有沒有一部劇你看瞭20年?

Sir是潮汕人。

以前傢裡電視一般隻會看兩個頻道:TVB和廣東臺。

後來Sir喜歡上電影,入瞭迷般找更多好作品。

港片、韓片、第五代導演、法國新浪潮,到好萊塢、美劇、英劇……

版圖在擴大,眼界在拓寬。

但昨天一則消息,把Sir一下拽住。

關於一部廣東臺的老劇。

從前Sir沒怎麼在意它。

大多時候都是傢裡大人在看,在房間裡聽到它主題曲響起,就知道飯點到瞭,吃飯時一起瞥兩眼。

每天如此,像生活的背景音。

長大離開傢,偶爾碰到電視在播會看,但不主動追。

它的音量隨時間慢慢變小,無限趨近於淡出。

可當它真正靜音,又總覺得缺點什麼。

不止Sir。

相信每一個廣東人,或者在廣東打拼過、生活過的外地人,都有同感。

逝去13年的“他”;

陪伴我們20年的“它”。

都值得我們好好說聲“再見”。

《外來媳婦本地郎》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昨天的留言裡,有位讀者跟Sir說:

今天看瞭《外來媳婦本地郎》最新兩集,爆哭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Sir不誇張地說,誰看誰哭。

正片放出一天,1萬多彈幕。

就連花絮,都有13.6萬的播放量。

全部都是來表達懷念的“老廣”。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Sir猜不到這些彈幕背後,有著什麼特殊的回憶,私人的情感。

但Sir可以肯定地說——

《外》的故事,幾乎就是所有廣東人的故事。

無論你是新/舊廣東人,無論你有沒有本地戶口……

隻要你在廣東生活過,它就“陰魂不散”。

19年前的海報隻印著一句話:

廣東話、上海話、河南話,南腔北調鬧“笑”話。

這是當時整個廣州的寫照。

作為當時許多外地人南下尋金的第一個落腳點,廣州早早學會瞭包容。

背景就這麼簡單:

外來媳婦,本地郎,擠在同一間西關大屋。

吵吵鬧鬧,嘻嘻哈哈。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外》是廣東珠江臺當仁不讓的黃金檔。

於是,它也成瞭千傢萬戶的“晚飯BGM”。

第一次接觸說唱是什麼時候?

90%廣東人會想起那首洗腦主題曲:

生仔未必就系福

要娶新抱要分屋

老屋飛入D外來雁

雞同鴨講眼碌碌~眼碌碌~

(上海話)公公婆婆坐客堂

(河南話)看得俺們心發慌

大紅花轎I LOVE YOU

最怕日日要煲靚湯~要煲靚湯~

南腔北調一鍋粥

我詐傻扮懵夠醒目

為求傢和萬事興

哪怕烏龜頭縮縮~頭縮縮~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現在重聽,才發現每句歌詞都特別為角色設計過。

來自美國的四嫂戴安娜,說瞭句英文“I love you”。

本地媳婦二嫂阿嬋,則拿著廣東女人的管傢神器:老火湯煲。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劇集還引申出許多廣東人才知道的暗號。

比如:阿嬌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比如:劉濤

廣東人看到劉濤,想到的不是《天龍八部》,不是《白蛇傳》。

而是康傢的三兒媳婦,來自上海的“幸子”。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這是劉濤出道的第一部作品。

《外》就這樣在一幫沒有名氣,經驗尚淺的演員和工作人員的堅持下,締造瞭“草根神話”

拍攝時長19年,集數3500+。

收視率曾破41.39。

成為打破TVB壟斷市場的唯一黑馬。

後來湖南臺找到老導演取經,他沒說一句大話,依然保持敬畏:

我們離開瞭草根百姓一無是處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這話一點沒錯。

它很無聊。

傢長裡短,柴米油鹽,吵架拌嘴……

它也很熟悉。

西關老屋的趟櫳門,彩色的玻璃花窗,一口老天井,一把太師椅。

承包所有老廣州的生活場景。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它甚至很冗長。

長到將老西關大屋裡康傢的生老病死,都揉在瞭19年的拍攝裡。

悄悄記錄著廣州20年的變遷。

看片頭。

從2000年,還望不到雙子塔的城市CBD;

到2004年剛投入使用的白雲國際新機場;

再到2019年的廣州新夜景。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看過《外》的人,應該都記得2006年6月14日這天。

康傢四個兒子,名字最後一個字,分別是“光宗耀祖”。

老大憨厚老實,老二油嘴滑舌,老三墨守成規,老四時尚達人。

雖然四個人有著自己的出彩點。

但最讓人難忘的,還是“二佬”康祈宗。

演員郭昶(chǎng)飾演。

2006年6月14日,郭昶因為胃癌,病逝。

當天所有廣東本地報紙的頭條,都被他那張標志性的臉占據。

不約而同,都是大笑。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這也是郭昶終其一生希望為觀眾留下的表情。

論出道,他比劇中的兄弟們都早。

92年。

如果對那一年春晚有印象的話,應該會記得那個滿嘴廣普的小品演員。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演員表上還將他的名字打錯成“郭”。

小品名叫《草臺班子》。

那時候的他,喜劇的表演藝術早就玩得爐火純青。

那時候的笑臉,幾乎就沒變過。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長得不咋樣,但他演活瞭無數個小人物。

就拿《外》來說。

郭昶飾演的二哥,是個斤斤算計的小個體戶。

打電話也要掐準時機,在扣費前一秒掛電話,才不會扣費。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二佬的一身市井氣,靠的全是他的“腿上功夫”。

三嫂幸子第一次到康傢做客。

別人都端端正正坐著,就他光著個腳,翹在凳子上。

老婆拼命使眼色,他才默默把腳放下。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看著三弟吃著老婆給燉的補品時,眼神就緊緊鎖定,腳下已經悄悄行動。

像瞄準獵物般,謹慎進攻。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對外毫無顧忌,可在老婆面前……

一秒變乖。

但他不想被別人看出來,不想“乖”得太明顯。

於是你看他認錯。

跪是跪瞭,但隻跪一秒,馬上彈起來,假裝什麼都沒發生。

老婆,是要怕的。

但面子,我也是要的。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他不僅是個慫丈夫,更是個慫爸爸。

表面上,兇神惡煞。

但眼神裡,全是寵溺;身體上,掩蓋不住心軟。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市儈、狡猾、貪小便宜的“廣東小男人”,全寫在他身上。

可他卻是個東北人。

沈陽出生,十歲來廣州,在底層摸爬滾打。

一身武藝,早在生活中積累成型。

郭昶去世後,廣州美院雕塑系的學生送給廣東電視臺一份1:1尺寸的阿宗塑像。

這位學生在微博裡評價:

“英國有憨豆,香港有周星馳,廣州有二哥。”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他的離開,讓《外》措手不及。

匆匆為他編造瞭一個“結局”。

在非洲的小島上因為隨地尿尿,被當地人強迫入贅,再組傢庭。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甚至在最後,還挑瞭一個“新阿宗”,接替郭昶的位置。

還說是去整容,又回國瞭。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但劇外的觀眾,哪裡有那麼好騙。

沒有他,這個劇就不好看瞭。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還好在最新的兩集,劇組終於給出交代。

為二佬這個角色,劃上句號。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在現實中,《外》的演員就是一傢人。

這裡的戲,他們不用刻意演。

生前的一次采訪裡,郭昶說:

“全世界任何一個劇組折騰四年,沒有打過一次架。是任何人都不相信的事情。”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的確,在這裡的人,早就已經將“康傢”當做自己的另一個傢。

在郭昶去世時,“康傢人”圍坐在拍攝場地,將他的照片放在他常坐的沙發上。

談論到他時,他們不亞於在談論自己的一個親人。

他欠“爸爸”一個七十大壽,欠“大嫂”一個嬰兒車。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當自己的孩子“康天庥”終於成年,走上自己的事業道路時。

還拿出瞭當年自己老爸說的話。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終於,這個小胖子在劇外,也成瞭一位歌手,生活也走上瞭為人夫的道路。

為什麼康傢人,一直能牽動著觀眾的心。

就是因為,他們將戲,真的融入瞭自己的人生裡。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19年裡,每個人都與“康傢”一起變化。

扮演“康嬸”的黃錦裳,已經在這近20年的扮演中,將自己的表情、說話的口吻,和思維習慣都慢慢地向“康嬸”靠近。

在廣州街上被人認出來,還會被人求教怎麼解決傢長裡短的沖突。

扮演二嫂的虎艷芬,更是被觀眾評價為:蘇妙嬋的性格太過真實,讓所有老廣汗顏。

而她還跟《外》劇裡的大哥扮演者蘇志丹,相識相戀,成為瞭真正的兩口子。

這種與《外》相依相生的關系。

康傢人,誰能那麼容易就剪斷這種羈絆。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尤其郭昶與二嫂的相處。

不是夫妻,更似夫妻。

兩人額頭上,都有一塊紅色的小胎記。

於是郭昶曾為這段緣分編瞭一段美好的故事:

肯定是當時我們父母不允許,後來兩個人就相約一起死去瞭。

然後在腦門上互相打下一個烙印,相約下輩子還照常做夫妻。

最新一集,小標題命名為《來自天堂島的祝福》。

裡面有一段,全傢人在一起告別康祈宗。

講真。

別的演員,都有誇張嫌疑。

唯獨二嫂,Sir在她的臉上看不出一絲表演的痕跡。

笑容釋懷,但眼角含淚。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播出時,阿嬋發瞭微博。

關鍵詞——“安心”

再見,唯一火瞭20年的國產喜劇

兩個字同樣說出Sir的心情。

斯人已逝,我們缺的隻是一次正式的告別。

告別過後,我們也能安心前行。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华夏门网的头像华夏门网
上一篇 2024年9月23日
下一篇 2024年9月23日

相关推荐

  • 嶺南風情 藏於鬧市

    聚龍古村內的靜謐街巷。唐一歌攝/光明圖片 【走進美麗鄉村】 初到廣東廣州,人們總被它的車水馬龍、繁華市井所吸引,殊不知,就在煙火鬧市之中,掩藏著一座有百餘年歷史的古村落。 在白鵝潭的珠江南岸,跨過一座清代古橋“毓靈橋”,再沿大沖口湧上行數百米,便來到瞭聚龍古村。穿過村口的牌坊和小廣場,一排排青磚灰瓦的廣府民居映入眼簾。這些別具嶺南風情的村居院落是廣州現存最完…

    趟栊门 2024年9月19日
    10
  • 來打卡!快來瞭解嶺南民間千年古文化

    閉園整修近一年時間的嶺南印象園,將於9月19日重新開園。據悉,全新的嶺南印象園將有全新面貌,除瞭可以品地道的“老廣文化”,還有全新搭建的頗有年代感的場館佈景,能讓市民遊客產生“穿越”的感覺。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率先探營看到,園區內有濃鬱的廣府非遺傢具、婚俗、服飾展覽館,傳統與新潮相結合的人文氣息令人印象深刻。 傳統廣府的建築造型,每一處都有傳世的魅力 賞花燈…

    趟栊门 2024年9月18日
    00
  • 百年陶陶居北京首店落戶三裡屯,早茶文化進入北京

    11月1日,有著超過141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陶陶居北京首店正式開業。這是陶陶居先後在廈門、深圳、上海落子後,首次進入華北市場。 食尚陶陶居飲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江波在接受新京報記者獨傢專訪時表示,陶陶居進入北京,選擇的是與上海首店一樣的“普通店”定位。對於廣州的早茶文化是否會在北京“水土不服”,尹江波有所擔心,但認為“市場是需要引領的,我們把早茶文化帶到北…

    趟栊门 2024年9月25日
    10
  • 不要去擠永慶坊,芳村這個百年古村更香,免門票免預約!地鐵直達

    廣州荔灣區的聚龍古村,真的被它的歷史文化和建築藝術深深吸引瞭!聚龍古村是廣州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也是嶺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地鐵路線:花地灣B口,步行15分鐘。 一走進古村,就仿佛穿越瞭時空,來到瞭一個寧靜而古老的世外桃源。古村的建築錯落有致,按“井”字佈局,每一磚一瓦都透露著匠人的精心與歲月的沉淀。走在青石板路上,兩旁是保存完好的矮腳樓和趟櫳門,它們…

    趟栊门 2024年9月16日
    20
  • 傢門口的博物館④ | 荔灣博物館:荔枝灣畔的博物館

    “一灣溪水綠,兩岸荔枝紅。”在風景優美的荔枝灣畔,坐落著廣州市首傢區級博物館——荔灣博物館。經過不斷發展,館內形成瞭“一館四區”的分佈格局,展示瞭廣州老城區荔灣的歷史底蘊和文化魅力。 荔灣博物館坐落在荔枝灣畔 西關大屋和西關小姐 (博物館裡還藏著棟西關大屋?點擊觀看視頻↑) 第二展區“西關民俗館”以復建的西關大屋為主體建築,通過傢居擺設、情景陳列,局部再現傳…

    趟栊门 2024年9月14日
    1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