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套門禁系統精準佈防,平房、獨棟樓、三無小區都守住瞭

智能門禁系統、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成為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的主要“技防”手段,防控常態化情況下,豐臺區正在打造“智慧社區治理系統”。這一防控“神器”裝在哪?怎麼用?如何能實現管理效果最大化?在地跨西南三環南北兩側,轄區內分佈著大量平房院落、老舊小區和“三無”小區的東鐵匠營街道,152套門禁系統精準佈防守住獨棟樓、平房區和“三無”小區,實現瞭“禁住隱患 刷出方便”,為秋冬季疫情防控做好應對和準備,也為提升社區治理智能化打好基礎。

獨棟樓房:

“24小時保安” 站在每個單元門前

“刷臉秒開,不用按鍵也不用刷卡,我們老年人用著非常方便!”“人臉識別功能十分靈敏,外人根本進不來,現在住著特有安全感。”“新裝的單元門是定制的,特別寬,輪椅出入不費勁!”傢住定安西裡9號樓的居民們對剛剛“上崗”的智能門禁系統贊不絕口。

152套門禁系統精準佈防,平房、獨棟樓、三無小區都守住瞭

定安西裡9號樓位於木樨園第二社區與東城區交界處,沒有圍墻院落,也沒有單獨封閉的條件。

“這棟樓和東城區的居民隻能共用一個卡口,我們需要派出幹部參與值守。”木樨園第二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獨棟樓防控的人員成本高且不說,對於本樓居民的管理也很難精確到人。

一個多月前豐臺區啟動“智慧社區治理系統”助力基層精準防疫精細治理新模式,街道立即將這棟樓納入其中,給6個單元門都安裝瞭智能門禁,現在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住戶需要驗證後才能進入,而且一旦出現疫情防控需求,也可以根據後臺調整管控居傢隔離人員進出。”工作人員介紹說,“相當於每個單元門口都站瞭一位24小時保安,居民踏實,我們也放心瞭。”

三無樓院:

門禁定制3米寬大門 人車進出不耽誤

順五條45號樓是一個獨院獨棟住宅,疫情期間也是讓社區操碎瞭心的“三無”小區。“雖然全樓隻有58戶居民,但橫七條路第二社區投入瞭大量精力,每天有8名工作人員輪班值守,晚上還要加派一名保安值班到11點。”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確保安全樓內住戶“自治”,經過全樓居民商議,決定11點後就把大門鎖瞭,晚歸的要打電話找保管鑰匙的居民志願者來開門,雖然守住瞭門戶,但特別不方便。

152套門禁系統精準佈防,平房、獨棟樓、三無小區都守住瞭

現在一座帶有人臉識別功能的鐵藝門立瞭起來。“可別小看這道門!”社區工作人員一連數出三條優點:“首先是經濟實惠,一道門守住瞭全樓4個單元58戶居民,這個投入,值!第二是安全方便,外人進不來,自己人甭管多晚都能隨時進。第三是考慮周到,廠傢定制瞭3米的寬度,垃圾清運車能順暢地開進院裡來。有瞭這個守護神,真是為社區減瞭負,給居民吃瞭定心丸,以後值守崗亭就可以正式退役瞭!”

四通八達平房區:

22個門禁系統上崗 防控與打通微循環兩不誤

蒲黃榆第三社區轄內有一個平房區,占地1.2萬平方米,有居民385戶,小胡同四通八達,大雜院多,住戶流動性大,管理起來相當有難度。

“疫情期間,由於各條胡同直接向道路開放,如果一條胡同口設一個卡點,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力值守。無奈之下,我們不得不采取大面積封閉的辦法,整個社區隻設置四個卡點,將蒲黃榆二巷、四巷、五巷等城市支路一並圈入。”社區黨委書記崔海燕告訴記者,“雖然提高瞭安全性,但卻是以封堵城市支路、犧牲通達性、便利性為代價的,非本轄區的機動車需要繞行,卡口值守人員的壓力也非常大,尤其是應急響應級別調至三級後,這種方式更難以延續。”

如何在這樣一個區域實現“智慧社區治理系統”呢?東鐵匠營街道社區建設辦公室多次實地考察反復論證,結合防控要求,在“精細化”上下功夫,最終拿出方案,在胡同中安裝瞭22個門禁系統,將各條小胡同變成瞭一個個安全獨立的小單元,如此一來城市支路得以放開,重新打通區域 “微循環”,居民的防控也得到保障,地區的生活秩序、交通秩序現在已經恢復到正常狀態。“都是為瞭我們大傢的安全,雖然進傢門得多過一道門禁,但是居民們對門禁系統的認可度非常高!”一位居民告訴記者,沒想到平房區也能用上門禁系統,大傢心裡都很踏實。

大院型平房區:

化零為整各行其道 院落自治再升級

緊鄰南三環的西木樨園平房區情況又有不同,這裡雖然面積較大,裡面還有4個樓房院,但內部沒有城市支路,隻有一條寬3.5米的內部路貫穿區域,其他全是內部的小胡同。疫情防控最吃緊的階段,木樨園第一社區發動平房區居民參與“院落自治”,進行封閉管理,取得瞭良好的效果,街坊們都對這種“大傢庭”式的管理方法十分認同。

152套門禁系統精準佈防,平房、獨棟樓、三無小區都守住瞭

這次“智慧社區治理系統”改造中,社區在疫情期間封閉方案的基礎上,為這片平房區設計瞭四個出入口,南側兩個門禁既有行人入口,又有車輛抬桿,便於吸污車、消防車和居民機動車進入,北側和東側各設一個小型門禁,便於居民通行。“四個鐵將軍守門,就把面積11萬平米、有1200餘戶居民的大型平房、樓房混合區域納入瞭安全圈,這種管理方式讓居民們有瞭傢的安全感、歸屬感,更提升瞭共治共享的責任感。”木樨園第一社區黨委書記魯飛說。

馬上就訪:

152套門禁系統精準佈防 守住獨棟樓、平房區和“三無”小區

一套門禁系統,多種解題思路。東鐵匠營街道從轄區實際出發,篩選防控薄弱點位,定制個性化安裝方案,實現門禁系統精準佈防。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和社區治理智能化精準化的背景下,豐臺區啟動瞭“智慧社區治理系統”助力基層精準防疫精細治理新模式。目前東鐵匠營街道已經為平房區安裝刷卡式門禁109個,為獨棟樓和“三無”小區安裝人臉識別門禁43個,既強化瞭重點區域常態化防控力度,又提升瞭居民日常生活安全感滿意度。

東鐵匠營街道防控組負責人、社區建設辦公室主任張巖說:“疫情防控期間平房區、獨棟樓普遍存在防控難、管理難的問題,街道就將這類薄弱點位作為最高優先級首先上馬門禁系統,因地制宜設計瞭安裝方案,解決瞭一批疑難雜癥,為秋冬季疫情防控做好應對和準備,持續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同時也為提升社區治理智能化打好基礎。”

張妍 攝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Like (0)
华夏门网的头像华夏门网
Previous 2024年10月6日
Next 2024年10月6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