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大屋——這類分佈於荔灣西關一帶的富有嶺南特色的清代傳統民居,可以說是廣州傳統文化最真實寫照。
點擊下方音頻,收聽《聲音廣州——西關大屋1》
01
廣州古建築概況
龍津中路上中西結合的西關大屋
最富地方特色的廣州近代建築大致包括以下三類:第一類是基本上在按照中國傳統建築的樣式建造的,而且具有鮮明嶺南風格的平房建築,如荔灣區的西關大屋、陳傢祠,番禺區的“鑊耳屋”“蠔殼屋”“姑婆屋”及園林式建築餘蔭山房等;第二類是在中國傳統建築樣式的基礎上,部分采用西方建築的材料和方式建造的樓房建築,如荔灣區的蔣光鼐故居以及“竹筒屋”、騎樓,中山大學內元嶺南大學建築群、華南理工大學內原中山大學建築群等;第三類是“中西合璧”的建築,如越秀區的“東山洋房”。其中,傳統民居占瞭很大的比例,但近半個世紀以來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寶華路“陳添記”斜對面的十六甫東四巷藏著一間古老的西關大屋。雖然門口人來人往,但幾乎沒有人願意停下來留意它。
十六甫東四巷傅老榕故居局部圖
廣州市古粵秀色本土文化宣傳協會會長楊華輝說,這座西關大屋其實一點也不簡單:
“這座西關大屋是清末時建造,是賭王傅老榕的故居,在西關片區來說,它的體量很大,占地面積達300平方米。”
相傳,解放前傅老榕曾在此地居住,解放後該大宅成為瞭中國人民銀行的單位宿舍,上世紀90年代,居住者陸續遷出,老房就此荒廢。其實現存的西關大屋早已少得可憐,很多已是頹垣斷壁,隻是靜靜地躲在巷子裡。
傅老榕故居局部圖
西關大屋——概貌
02
說到廣州民居,大傢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西關大屋、趟櫳,還有騎樓。
西關大屋
趟櫳
騎樓
首先科普一下西關具體在哪兒。西關是明清時地處南海縣管轄的廣州城西門外一帶地方的統稱,由南海縣縣府直轄,位於今日荔灣區,北接龍津路,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荔枝灣。
西關分為上西關和下西關,其中上西關地勢較高,下西關地勢較低。明末興建起十八甫,開設有十三行。清朝中後期起,西關先後興建瞭寶華街、逢源街、多寶街等居民住宅區。
西關大屋俗稱“古老大屋”,是清朝同治、光緒年間一直到民國初期廣州的一些名門望族、富商巨賈在西關一帶修建的高簷深宅,被稱為“嶺南民居建築文化的瑰寶”,鼎盛時有800多間,至今隻剩下數十間,如位於荔灣區恩寧路的詹天佑故居。
典型的西關大屋保持瞭我國傳統合院式建築的格局,一般坐北朝南,而且是磚木結構坡屋頂的平房建築。西關大屋的外墻全部是“青磚石腳”,也就是墻面用水磨青磚砌成,墻腳是規則、平整的花崗巖石條。根據民間傳說,貼砌青磚墻不用水泥,而用糯米飯拌灰漿,因此沒有留下一絲縫隙,非常堅固。
廣州詹天佑故居
03
西關大屋——趟櫳
廣州傳統民居建築特別重視宅門的裝飾。西關大屋的正門有三道,叫“三件頭”,由外到裡包括“矮門”、“趟櫳”和大門。矮門是臨街的四扇對開小折門(屏風門),又叫“腳門”或“花門”, 一般用木雕雕花做裝飾,有吉祥如意的花鳥圖案,也有平安花瓶圖案等。矮門之後就是最具地方特色的趟櫳,用橫的圓木杠加框做成,可以拖拉開或關,此圓木杠叫“門櫳子”,也叫“趟櫳橫”。圓木杠半徑5~6厘米,通常為13、15或17根,因為民間習俗以單數為陽數,所以圓木杠的數目取單不取雙(廣州話“雙”與“喪”音近,也有可能為瞭避諱)。
趟櫳的後面有小銅鈴,一旦有人拉動趟櫳,屋主就知道有人到來。廣州大半年天氣炎熱,平日裡屋主一般是打開大門而關閉趟櫳,這樣既可以通風納涼,又不影響防盜。趟櫳幾乎都無裝飾,有的隻在豎板的頂部雕成如意雲紋。第三道門就是趟櫳之後的雙扇大門,為瞭防潮濕和防蟲蟻,一般采用坤甸木或樟木,非常厚重。大門的外表面有鋪首,因為形狀像發髻,所以叫“門髻”,也叫“門擰擰”,作為大門的拉手或用於敲擊大門,同時也具有避禍求福的作用。側門、旁門叫“橫門”,背後的門閂叫“門戌”。民間舊俗認為大門不能正對街口,否則會有煞氣。
西關大屋建築格局
4
西關大屋的建築格局非常講究,其平面結構一般為三間兩廊,叫“三邊過”(也有的擴展為“五邊過”),左右對稱,主次分明,適應廣州人聚族而居的生活習慣和長幼尊卑的傳統觀念。中間為主要廳堂,稱為“正間”,從進門起分別為“門廳”、“轎廳”、“正廳”、“頭房”、“二廳’”、“二房”,形成一條縱深的中軸線,廳和廳之間用小天井隔開,一方面起間隔作用,一方面起采光和通風作用。
西關民俗館復原的西關大屋裡的正廳
門廳又叫“門官廳”,青磚墻上設有“神龕”和供奉門官的“神位”,祈求保佑傢人出入平安。有的大屋子門廳與轎廳之間有四扇中門,平時關閉,隻有乘轎子的貴客來訪才開,以示隆重迎接。轎廳又叫“茶廳,是供乘轎的主人或客人停放轎子的廳堂:正廳又叫“神廳”或“大廳”,是整座建築物中最富麗堂皇的廳堂,“神枱”上供奉神祗,高高在上的“神樓”則供奉祖宗的靈位。正廳也是喜慶聚會和商議大事之處,傢具擺設具有明顯的軸線對稱。“頭房”是正廳之後的第一間房,供長輩居住。二廳一般是飯廳,而二房也叫“尾房”,供兒子成傢後夫婦居住。
中軸線兩側的開間叫“書偏”,意為書房和偏廳所在之意,左側的地方稱為“大便”,主要有連成一體的小院和“書房”,屬於上位。書偏的小庭園一般不對外開窗,會被整個封住,讓孩子能安心讀書免受叨擾。
05
西關大屋——民俗語匯
西關大屋的建築格局蘊含著豐富的廣州話民俗語匯。
西關大屋的進深較大,而且因為怕漏財,所以北向不開窗,需要靠天井、天窗和側窗等來通風和采光。“天井”多為方形,特別是門官廳、轎廳和正廳之間的天井更是方方正正,站在地面便能望到天。天井用花崗巖鋪築,下水道的去水孔常雕成銅錢形狀,這與廣州人“水為財”的觀念有關。一般街巷上下水道的去水孔,也常用石頭雕成銅錢形狀。
又例如“天窗”是設在坡屋頂上朝天的窗戶,靠木滑輪、木軌道和垂吊下來的繩子來開合。天窗采用杉木直窗欞,鑲嵌上半透明的雲母片作明瓦。廣州俗話說:“拉埋天窗。”字面上的意思是把天窗關閉起來,實指為兒子完婚,也泛指結婚。
西關大屋的地面都是用黏土大階磚鋪就,這種黏土大階磚具有吸水強的特點,適合廣州濕熱的天氣。廣州話把地板磚稱為“階磚”,把有圖案花紋的彩釉地板磚稱為“花階磚”。廣州話口語中有好幾個與“階磚”有關的歇後語,如“廚房階磚——咸濕”,一語雙關,表面上說廚房的地板磚又咸又濕,實際上借指有的男性好色。
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之意。“書偏”的外側都有“冷巷”,又叫作“青雲巷”,取“平步青雲”之意。冷巷與鄰居間隔開來,也用於排水、采光和通風,還供女眷、仆人、廚工等出入。俗語有話:“冷巷擔竹竿——直出直入。”因為冷巷都很狹小,扛竹竿隻能直著扛,直來直往,現在用來比喻人老實,說話不會拐彎抹角。
資料來源:廣州方言民俗圖典、《今日最新聞》
資料整理、編輯:泳怡
聲演:皓明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