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沈嘉祿
廣州潑天暴雨外加冰雹砸坑的那幾天,我正好在那裡與著名漫畫傢小林一起尋訪美食。
當年小林從中山醫學院畢業後,留校執教,並立志做一個“攝影界書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畫界文筆最好的美食傢”。他擷取生活中的一個細節、一個場景、一次靈魂深處納米級的“彗星撞地球”,以誇張而傳神的圖像呈現在人們眼前。人情世態,老火靚湯,加上三兩行幽默詼諧的文字註腳,引發讀者心肺震顫的一笑。
老廣說:吃在廣州,味在西關。那我們就鎖定西關吧。廣東人喜愛飲茶,早上見面即以“飲咗茶未”作為問候。飲茶大業,白天鵝賓館是頂配。年輕人在父母生日那天在白天鵝訂一桌,飲啄之間,椿萱心花怒放,明日一早與茶友在老地方“一盅兩件”,要眉飛色舞地吹上老半天。我們在白天鵝玉堂春暖品嘗瞭他傢的“四大天王”——四色蝦餃、開花叉燒包、欖仁薩其瑪、幹蒸燒賣。叉燒包上來,小林說:“慢著,包子開花真好看,必須畫一下。”當即掏出“吃飯傢生”,刷刷幾筆花開紙上,還寫瞭幾行字:叉燒包要開籠即吃,這是熱氣騰騰的人生滋味,蝦餃要放一放,微溫時品嘗,猶如無盡回味的時光往事。
時值廣交會,面朝珠江的茶室裡老外特別多,鳳凰點頭,歡聲笑語,想必生意談得風調雨順。
接下來我們在僑美酒傢品嘗瞭紅燒乳鴿、黑椒焗膏蟹、椒鹽富貴蝦、土豬叉燒和咖喱飯。僑美在廣州有好幾傢店,沙面的這傢人氣最旺,取法國白卡奴乳鴿,以秘制鹵水入味,吹皮後在熟食間兩次油炸,趁熱上桌,一撕開,鮮汁噴射,腴香透骨。
十八香椒鹽富貴蝦上來後,小林眼睛一亮,又取出“吃飯傢生”,但落筆之前又很野蠻地將尺把長的富貴蝦攔腰拗斷,將蝦體中間一條半透明的膏展現,我挾起來對著燈光一照,瑩潤如萬年琥珀,軟糯適口,鮮香撲鼻。
泮溪酒傢是廣州著名的花園飯店,二十餘年前我參加羊城晚報組織的筆會,在這裡領受過一頓美餐,花木葳蕤的大花園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此次故地重遊,欣賞瞭貴賓室裡的名傢墨寶,以及保存完好的滿洲窗、傳統木雕和玻璃刻蝕畫,對南粵園林審美也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泮溪酒傢在廣州的地位猶如西郊賓館之於上海,他傢的象形粉點稱雄羊城超過半個世紀,這次上瞭喜鵲登梅、綠茵白兔餃、黃金小刺蝟等,我們嘖嘖贊嘆,不忍下箸。筒子油雞上來,小林還是要畫,而且沒等我吃完艇仔粥和馬蹄糕就收工瞭:“完整的雞造型簡單,比較好畫,關鍵是要交代清楚插入腹腔的那段竹筒。”
廣州酒傢我早有耳聞,這次品賞瞭他傢的冬瓜盅、炭燒脆皮有米豬、烏欖蒸鯿魚、金絲薑茸雞、桂花紮、燒肉炒蕎頭等特色菜。20世紀70年代周恩來總理在上海錦江飯店宴請美國總統尼克松,一隻雕刻精美的冬瓜盅叫老外驚為天工。冬瓜盅裡面可以放雞、鴨、火腿、蓮子、白果等,但都必須是無骨的,瓜盅口緣還要插一枝夜來香。上海的飯店已經看不到冬瓜盅瞭。
炭燒脆皮有米豬就是烤乳豬的升級版,將乳豬的骨頭剔除,結結實實地填入糯米八寶,炭烤四小時大功告成,然後切成半月形厚片上桌,皮脆餡軟,層次豐富。桂花紮也是我第一次品嘗,豬裡脊批大片,醃制後吊起略吹,內貼一層一毫米厚的肥膘,裹咸蛋黃,紮緊成筒,烤制後切片擺碟,與傳統名菜野雞卷畫風接近,但風味迥異。烏欖蒸鯿魚和燒肉炒蕎頭用的是當地尋常食材,但在食材搭配上體現瞭民間智慧,有一種非常親切的羊城老味道。
上下九一帶還保留瞭歷經滄桑的騎樓,穿行其間,不能不想到上海的金陵東路。斜街曲巷,還讓我見識瞭廣州民居特有的趟櫳門,這是為瞭應對濕熱的氣候環境而發明的格柵式移門,兼具防盜功能。時光在格柵中慢慢流淌瞭一百年,梓木橫桿被摩挲得起瞭包漿。拉開趟櫳門,阿婆就在薔薇花下支起涼棚擺起攤,叫賣涼茶和豬腳薑。
小林負責畫,老沈負責吃。我們還領略瞭凌記的瀨粉和水菱角、南信的雙皮奶和艇仔粥、順記冰室的榴蓮雪糕,還有東道主排瞭兩個小時長隊買來的永興燒鵝,真切體會到“吃在廣州,味在西關”的真實不虛,也感動於不少第三代第四代美食技藝非遺項目的傳承人,不論學歷和顏值有多高,都心無旁騖地把美食當作一門高尚事業來做,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慕名而來的知味客。作者:沈嘉祿
圖文:《城市季風》
編輯/初審:嶽順順
復審:姚怡瑩
終審:劉墾博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為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系刪除!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