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大門宜忌:別讓大門成為傢中的敗局!

大門是住宅的氣口,掌握著整個住宅風水的吉兇。開門、修造門應選生氣所在的方位動工,不可在死氣方位和土氣沖克的方位動工。

春不作東門,夏不作南門,秋不作西門,冬不作北門。陽宅安門若逢天時、地利、人和,便為大吉。

風水大門宜忌:別讓大門成為傢中的敗局!

開門配合時日:

1、庚寅日為大夫死日,不宜修造安門。

2、甲巳日六甲、胎神占門,不宜修造門。

3、塞門吉日宜伏斷,閉日忌在丙寅、己巳、庚午、丁巳這些日子。

風水大門宜忌:別讓大門成為傢中的敗局!

開門配合路形:

陽宅開門主要有四類:開左門,即青龍門;開右門,即白虎門;開南門,即朱雀門;開北門,即玄武門。

1、青龍門

住宅右邊的來路或來水長,左邊的來路或去水短,適合在左邊開門,稱為【青龍接水】或【青龍門收氣】。

2、白虎門

住宅的左邊來路或來水長,右邊的來路或去水短,適合在右邊開門,稱為【白虎接水】或【白虎門收氣】。

3、朱雀門

適宜前方正中明亮寬敞,如有平地、綠地、停車場等。

4、玄武門

就是住宅的後門,在這個方位若有靠山,為大吉。

風水大門宜忌:別讓大門成為傢中的敗局!

開門配合元運

現今為下元八運,開門應是東北方最旺,次為南門,再次為北門。然而,在東北方即艮方開門應註意,必須開醜字門和寅字門,避免在正艮方開門,稱為“鬼門”,主疾病損口。2017年的流年飛星,西北為二黑位,正南為五黃位,為兇位,應關閉。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Like (0)
华夏门网的头像华夏门网
Previous 2024年10月17日
Next 2024年10月17日

相关推荐

  • 農村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啥意思?看完明白瞭

    木匠師傅老別(bie)幹瞭30多年的木匠,當年老別的師傅告訴老別,想要發財就可以開一個棺材鋪,“見棺發財”,你有這個收益可以試試,老別聽瞭師傅的話,這棺材鋪一開就是30年,老別守著棺材鋪娶瞭妻有瞭孩子,日子也算美滿。老別是一個有“想法”的木匠,小的時候總是教育我們多學點手藝,老話講“傢財萬貫不如一技傍身”,因為老別做棺材,大傢都比較忌諱,隨意老別的人際關系不…

    门前风水 2024年10月27日
    30
  • 陽宅風水之悟:門前有堵,前途未卜

    陽宅風水之悟:門前有堵,前途未卜 在神秘而古老的陽宅風水學說中,“門前有堵,前途未卜”這句簡潔而有力的話語,如同一個深邃的警示,引發著人們對居住環境與人生運勢的無盡思索。 陽宅,作為我們生活的重要場所,其風水格局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日常起居和未來走向。當我們站在一座陽宅之前,若映入眼簾的是一堵阻礙之物,無論是高大的墻壁、密集的建築,還是其他障礙物,都會在無形中…

    门前风水 2024年10月12日
    30
  • 你傢門口的“禁忌”!這6種東西正對著,生活可能會變得不順利!

    你有沒有想過,傢裡的門口竟然會影響到你的運勢?這並不是迷信,而是現代生活中被許多人所忽視的細節。 開門時,正對著一些特定的東西,可能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今天就來聊聊那“6種”東西,快來看看你傢有沒有! 首先,第一種要避免的東西就是馬路。傢門正對著馬路,意味著你傢可能會受到外界噪音和壓力的影響,導致居住環境不夠寧靜,從而影響到你的心情和運勢。 生活在這…

    门前风水 2024年10月6日
    20
  • 農村門口風水你有必要瞭解一下,必看

    好的風水氣運能給主人帶來好的財運,不好的風水會給主人帶來厄運,然而對大門的風水是非常講究重視的。平房住宅的大門風水,門前如人之臉面,風水中有諸多禁忌,現總結以下幾條門宅風水,是我們居傢必須考慮註意的。 圖片來自網絡 一、門口有水坑,傢破伶仃。 註意,這裡指的是水坑,不是江河湖泊。門前水坑屬於死水,時間長瞭,會污染嚴重,對健康無益,也會散發陰晦之氣,影響傢運。…

    门前风水 2024年11月3日
    20
  • 「风水学习」大门的风水吉凶如何判断?

    大门是生气的枢纽,住宅的门面,是内外空间分割的最外部标志,是气口所在,大门接纳外界的气息,犹如人体之口接纳食物一样重要。 门与内、外气的流动关系非常紧密,因为内、外气不能通过住宅坚实的墙壁,只能通过门口。外部大门影响外气进出住宅,而内部的门则对家里的内气影响非常大。那么,大门装修时,要了解哪些常识呢? 一、怎样选择大门的造型 首先得知道门的组成部分和门的类型…

    门前风水 2023年9月29日
    62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