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羽
僑都江門之所以別稱“五邑”,因其包括新會、臺山、恩平、開平、鶴山。若說新會尤以陳皮著名,那臺山的海鮮不遑多讓,恩平的溫泉,開平的碉樓,鶴山呢?鶴山有一整座威尼斯。
“東方威尼斯”古勞水鄉,是廣東省鶴山市西北部的一個重鎮,地處西江之畔。明洪武二十七年,洪澇漫漶,馮八秀呈請興築“古勞圍”,堤下一個個“圍”以“墩”為單位。智慧勇敢的古勞人利用漲退潮,循環擊活圍內水流、灌養墩地,憑借“九竇十三坑”的巧思,依河成街,咫尺舟來。從此,古勞便從灘塗澤鄉逐漸變成一座美麗的南國水城,豐年地靈又逐漸孕育瞭物阜人傑,這上下,已有600多年歷史。
無人機高空俯瞰古勞水鄉圖 本文圖片由安小羽、祥子 圖
從高空俯瞰,阡陌交錯的石路,星羅棋佈的“圍墩”,狀如蜘蛛網的大小河湧,一寸一寸向人們展開它的詩意畫軸。甫進村頭,遠遠便聽見旗幟獵獵作響,近看去,正是五色斑斕、迎風揚揚的龍舟旗,上頭寫著“必勝”等鮮亮標語。每年端午前後,古勞傳統文化龍舟競渡在此上演,人們赤膊操練,槳影翻飛,你趕我追,那一艘艘破水而開的“艦船”可都是龍舟界的頭文字D。
今年因疫情關系,僅許民間自發競賽,去時並未趕上賽事,倒有一大群七八歲模樣的娃子們在圍塘裡嬉戲打鬧。有個因不會遊泳正哭得震天響,還有個男娃大概嫌鬧,起身獨自跑開去,自岸邊輕而易舉挑取下一條尖頭尾的原木色舟,身細而窄,寬處隻容得一人坐。他抱著那條舟,似抱著一枚紙片船兒,熟練地姿勢如油輕輕滴入水面。他“嗖”的滑進船去,打上三四槳的功夫,小舟已馳得極遠瞭。
馳舟的古勞小男孩
古老的大榕樹是古勞一景,人們在它垂須上系滿紅繩,掛枝燈籠,祈願良辰順遂。超過100年樹齡的三孖樓古榕被古勞人認為是靈氣之樹,樹高20米,樹冠覆蓋面積達700多平方米。樹根部有一蜜蜂洞穴,村民曾屢次將洞穴封住,不久又被小蜜蜂打穿。後考慮到動植物和諧相處,亦不失為一景,便不再封堵。而今,古榕獨木成林,是遊客們觀賞憩息的聖地。
動植物共棲的原始生態景致在這裡並不少見,在古勞的“母親湖”橫海浪,幾千隻國傢二級保護動物白鷺在此繁衍生息。夕陽西下,兩岸蕉林如少女搖曳,萬畝魚塘似明鏡迷目,這時你再抬頭看那青山之下綠水之上的鷗鷺一色齊飛,不正是李清照筆下“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詩意圖景的再現麼。
“驚起一灘鷗鷺”
百鳥夕歸古樹,誤入藕花深處,20元往返一趟荷花蕩是容易令人“興盡晚回舟”的。或選把槳搖船,或擇電動駛舲,遊人或坐、或立,任池風滌面、水色潤心,艇穿行如梭,近有曲折古樸的西樵石板橋,遠有野渡無人舟自橫。閉上眼,聽夏蟬鳴暑,睜開眼,是亭亭凈植。忽聞船夫道,“給你們往裡頭開,你們站在那兒同荷花照,是古勞最美的網紅”。
說罷風波起,船哧啦啦駛進高於人幾頭的花叢中,把火辣辣的日頭也全給蔽瞭去,眾人推搡嘻笑,好一派旖旎的南國風光。還沒等“接天蓮葉無窮碧”變為“留得殘荷聽雨聲”,已有年輕男女拿著長長的網兜兒挑取蓮蓬頭食瞭呢。
小橋流水古榕
荷花蕩裡人傢
賞荷結束,上岸到那些肅穆的祠堂及具有水鄉特色的民居去看一看,感受歷史爬過肌膚的韻味。二度橋的李傢成故居,當地人稱“八座”,又稱“新墩”,因其是由8座磚木結構平房組成的院落,每座屋脊、屋簷以博古和灰雕裝飾,它的設計建造極具中國傳統建築學的精髓。
另有更小眾的去處,是麥水見田坊古村落,因出門望禾,取名“見田”。工作日的下午,整個村落寂靜無聲,裡頭植桑種蕉,飛簷翹角,深巷曲徑,苔綠痕幽,置身其中,仿佛一下子穿越瞭百年。19世紀末村民們爭相走出國門闖蕩,以印刷行業為主,興佈東南亞。僑胞發傢致富後,不忘故土,紛紛返鄉修建房屋、捐建禮堂,故有眼前這鱗次櫛比的古民居群。
見田坊古村落
每戶人傢最特別的是大門裡還豎著一道趟櫳,關上則通風采光、安全便宜。雖歷經歲月侵蝕,荒廢日久,細細尋味屋裡那精心的鏤空雕花、精致的灰塑壁畫,既有嶺南傳統建築風格,還帶有西洋韻味,狹窄的樓梯仿佛還留有當年木屐走在上面的踢踏回響。
南國河湧彎曲伸展、自成方圓,水鄉人依著這流石湧水,用簡單的一方水土,育養瞭不簡單的一方人。
趟櫳門
屋頂壁畫
梁贊故居紀念館
古勞聲名遠播,歷來名人輩出,比如三十年代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影後胡蝶,“王老吉涼茶”創始人王澤邦等。電影《一代宗師》就在江門取景,《葉問》片中提及的“梁師傅”就是說的這位詠春宗師梁贊。詠春起源無史可考,大致脈絡衍於梁贊,盛於葉問,揚名於李小龍。
梁贊故居紀念館
練古勞詠春拳,要求習者以鼻呼吸,動作放緩,保持氣之蕩蕩不息,技擊時勁力綿綿不斷,神不散、體不倦,怪道“北太極,南詠春”並駕齊驅。廣場上,遊人四散比著詠春手法,站在木人樁旁競相留影的身姿,似乎正試圖將詠春“拳伏深山猛虎,棍打海底蛟龍”的精神繼續傳續下去。
梁贊故居紀念館
故居外,小販攤頭前人影綽綽,最是熱鬧不過,幾乎人手一瓶當地特產“古勞面豉”。如此佳絕的口碑,源於他們堅持沿用傳統的天然曬制法,制作工序高達9層,歷時90多天,實可謂豉香不怕巷子深瞭。
人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古勞河鮮味美,一大盆甜酸菜魚放在眼前叫人吃瞭不想傢。魚皮角更是就地取材,打的魚肉、豬肉、馬蹄等制成。白水角則厚實些,較普通水餃個頭大一倍,兩個管飽;而最讓人念念不忘的是加瞭陳皮的魚茸粥,鮮而不腥,點個小份已足夠。
魚皮角
甜酸菜魚
白水角、魚茸粥
提著肚子晃晃悠悠出來,偶見一處坡山唐代窯址,窯床已種竹,窯壁及拱頂仍存。想起一千多年前,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被貶海南的途中經過古勞,見古榕參天,竟“留連不能去”。今日西江邊坡山村的東坡亭,便是當年的“坡公泊舟處”。
唐代窯址
向來嗜吃的東坡先生當年竟不知是被哪一味古勞美食而折服,或許,因水而生、而美、而興的那份徐徐況味,終是人們願意駐足的原因吧。
責任編輯:朱喆
校對:欒夢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新聞報料:4009-20-4009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