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人見物見生活!廣州首個非遺街區“永慶坊”開街2周年

8月22日,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的“發現老城煥新之美”廣州非遺街區(永慶坊)開街二周年主題活動在廣州非遺街區(永慶坊)舉行。永慶坊原住民、岑能詠春傳承人岑兆偉率隊獻藝,以極富西關味道的詠春拳拉開活動大幕。即日起至2022年8月31日,市民遊客都可以到永慶坊看展覽,瞭解廣州非遺的新成果、新體驗。

見人見物見生活!廣州首個非遺街區“永慶坊”開街2周年見人見物見生活!廣州首個非遺街區“永慶坊”開街2周年

新活力

非遺土著”煥新“老城”街區

見人見物見生活!廣州首個非遺街區“永慶坊”開街2周年

恩寧路早在1931年已建成,晚清時是華南地區商貿最繁榮的“寶地”之一,也是目前廣州保存最長、最完整的騎樓街。

臨近永慶坊,分佈著粵劇藝術博物館、李小龍故居等文化景點,也分佈著拳館、藥鋪、打銅店、紅木傢具店等文脈悠長的非遺“土著”。

這裡也是廣州歷史文化街區首個“微改造”的試點地。

近年來,永慶坊完成瞭二期主體開發,獲評廣東省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示范區,並上榜首批國傢級旅遊休閑街區,青磚屋、黑瓦頂、麻石道、滿洲窗、趟櫳門……濃鬱的西關味道通過“修舊如舊、外舊內新”的“繡花功夫”保留下來。

非遺街區能夠讓遊客“見人見物見生活”,現已成為遊客品味羊城百年老街市井氣息、體驗嶺南文化藝術魅力的“新窗口”。

新業態

產品思維推動廣州非遺創新表達

見人見物見生活!廣州首個非遺街區“永慶坊”開街2周年

2020年8月22日,位於恩寧路粵劇藝術博物館西側的廣州非遺街區(永慶坊)正式開市,並掛牌成為國傢4A級旅遊景區,這是廣州首個非遺街區。

兩年來,街區將老城“微改造”、商業品牌、潮流藝術、鄉村振興等與非遺資源相融合,在原有的街景風貌和居民生活環境中,育成一批新業態、新模式,展現出嶺南文化的新姿新貌。

2020年,首傢“嶺南風”主題店進駐永慶坊,並將三雕一彩一繡、銅板浮雕等老廣州元素融入空間,店面主入口沿用永慶坊區域的原始結構;“出彩廣州 博覽空間”時尚文化展示空間的餐廳也在永慶坊亮相,“出彩·青花瓷”成瞭空間的首次展覽,以廣州博物館二十多件青花瓷展品及青花主題晚禮服展示營造藝術氛圍。

位於街區入口處的“趙傢獅”工作室大受歡迎,“兩年來,來到趙傢獅非遺館的遊客超過30萬人次,其中外國遊客有1000多人次,涉及五大洲十三個國傢。這是我們之前完全沒有想到的”,廣東醒獅省級代表傳承人趙偉斌介紹。

據主辦方介紹,這正是設立非遺街區的主要目的之一:提供一個可以方便購買優質非遺產品的創新渠道,以產品觀念和商品意識,促進廣州非遺的良性循環。荔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的鄉村振興非遺文創、餘同號的餅印工具和餅模、廣輝彩瓷與麗思卡爾頓合作推出的月餅禮盒、博雅藏珍牙雕工作室推出的牛骨印象、欖有文化非遺生活館的欖香和欖粽等相關的文創產品豐富著廣州非遺的創新表達。

UCCA Lab“有中生有”西關故事新編展設於永慶坊街道吉祥坊3號西關大屋,通過裝置、新媒體以及聲音藝術等多領域的藝術表現形式,對廣州琺瑯、廣州欖雕、廣東醒獅和嶺南古琴藝術四個非遺項目進行瞭全新演繹,嘗試探索非遺與當下及未來語境的關系,以“賦新傳統文化”的方式打開觀眾對非遺在現代社會中多樣性存在的想象,拉近非遺與都市生活的距離。

新動能

廣州非遺探索“多方合作共建”

見人見物見生活!廣州首個非遺街區“永慶坊”開街2周年

據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介紹,廣州非遺街區(永慶坊)籌備工作於2019年10月正式啟動。當時廣州市文廣旅局確立瞭“多方合作共建”的模式,首批確定瞭廣彩、廣繡、琺瑯、骨雕、欖雕、醒獅、餅印、簫笛、古琴等具備較強創新意識和市場運營能力的10個進駐項目,建立10間集展示、展銷、體驗、傳承、交流、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非遺大師工作室”。政府以資金補助的方式對之進行扶持,永慶坊的運營方萬科公司在場地租金上給予優惠並做好相應配套,非遺企業自行承擔政府補助後的剩餘支出及內部裝修等費用,並履行傳承、創新等方面的承諾。如今,非遺街區的大師工作室已增加到11傢。

“非遺大師工作室”集制作、展示、銷售、體驗、交流、研究於一體,每一間都是一座“微型博物館”,都設計瞭非遺技藝體驗場所和課程,既可以看展品,又可以參加體驗課或者研學,還可以和傳承人現場交流。

另,2021年9月下旬,荔灣區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和保護工作站、荔灣區版權服務和保護工作站正式永久落戶永慶坊,它們將持續為廣州非遺街區(永慶坊)的非遺傳承人及其工作室、企業、商戶等提供商標申請、版權登記、知識產權信息檢索、咨詢等系列綜合性服務,進一步加強非遺知識產權保護。

2022年5月,《廣州市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發佈。《實施方案》提出以聚集化為非遺未來發展方向,包括將多處城市地標打造為嶺南文化綜合展示體驗地、建設區域性非遺聚集區等舉措。

新方向

廣州非遺助力鄉村振興

廣州非遺街區(永慶坊)項目以荔灣區永慶坊階磚巷為基本地理框架,作為將歷史文化傳承和當代都市生活相融合的城市更新示范項目,項目的落地充分利用舊城改造的機會,但在將新業態、新模式引入這一帶的過程中,特別註重原有街區風貌、生活方式、居民構成等的保護和存續;這不僅是非遺街區最大的魅力所在,也為廣州非遺的發展提供瞭新的空間。

在體驗式的文旅商業場景中,在新舊文化的交融與碰撞裡,老西關的情懷與新形態的商鋪、輕餐、辦公等業態融合而成“文化+”的“情懷-時尚”新街區模式,將傳統的文化樣貌重新註入瞭居民生活中。

據介紹,依托非遺街區等優質文化資源,政府、社會機構、企業、傳承人、當地居民可以更加有效地實現資源對接,形成合力。

如廣州市荔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聯動荔灣區人社局,以荔灣區及廣州非遺街區(永慶坊)內的共12個非遺項目為內容,正在荔灣區22個街道針對失業、創業人員開展28場非遺技能培訓。後續協會將在芳村荔勝廣百、萬科生活會館等商場進行資源對接,通過場地攤位支持等,以試運營的方式,幫扶失業、創業人員創業或再就業。

荔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還計劃相關的項目孵化,幫助傳承人梳理對接商業和品牌資源的范式,促進社區再就業,同時聯動廣州非遺街區(永慶坊)和商戶,展示已有的特色非遺商業品牌合作產品案例,梳理非遺項目的合作意向,為社區內的品牌搭橋牽線。

廣州非遺還成為“幫扶”計劃中行之有效的項目,今年6月30日,廣州市荔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與企業攜手開展“廣黔同心 非遺必勝”活動,該協會聯動荔灣區鄉村振興局對口幫扶貴州,通過送設計(設計文創產品)、送訂單(在當地生產加工)、送市場(先在永慶坊試點,如產品銷量好,再將相關模式引進當地市場)的模式,將非遺傳承傳播轉化為商業運作,提升非遺的造血功能。計劃日後還將於新疆、西藏、梅州、湛江等地落實相關鄉村振計劃。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肖陽

通訊員:穗文廣旅宣

如果有線索提供或服務咨詢

可聯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課題組。

發送郵箱:

nandulvyou@126.com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

(0)
华夏门网的头像华夏门网
上一篇 2024年11月2日
下一篇 2024年11月3日

相关推荐

  • 廣州西關大屋——嶺南特色傳統民居建築

    西關大屋,俗稱嶺南古老大屋,是中國廣州西關(荔灣)一帶興建的富有嶺南特色的傳統民居。所謂西關,是老廣州人對位於荔灣區,北接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時地處廣州城西門一帶地方的統稱。西關是廣州的舊城,因明清時地處城西門外而得名,在明清時期這裡就是廣州的商貿中心。 西關大屋是舊廣州商人賈富紳的居所。俗話有雲,“東山少爺,西關小姐”,說的正是住在…

    趟栊门 2024年10月14日
    20
  • 昕觀察|建出第一間西關大屋,順德人曾經是如何引領自建房審美的?

    高大明亮,廳園結合,裝飾精美的西關大屋,是清代時期豪門富商在廣州西關地區營建的大型住宅。作為具有代表性的廣府民居,西關大屋曾引領瞭一個時代“自建房”的潮流風格,但鮮為人知的是,第一間西關大屋,其實是一個順德人所建。 故事還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當時,順德縣隸屬廣州府,出生於1826年的鄧華熙,是順德縣龍山鄉人。25歲那年,鄧華熙中舉,歷任雲南按察使、湖北佈政使…

    趟栊门 2024年9月19日
    10
  • 羊城講古⑮ | 工匠懷絕技 齊心蓋大屋

    西關大屋是廣州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建築,趟櫳門、滿洲窗、花罩……單是這一個個物件,就能把這座城市特有的風情傳遞給人們。今天,就讓我們去“結識”一群身份普通、卻都有著一手絕活的本地工匠——“三行仔”。 泥匠、木匠、石匠統稱“三行仔” 在一兩百年前的廣州城裡,“三行仔”這個說法,是對三個行當裡做事的工匠的統稱,即泥匠、木匠和石匠。泥匠砌墻蓋瓦是高手;木匠擅長制作門窗…

    趟栊门 2024年9月13日
    10
  • 明明是傢喻戶曉的演員,出瞭廣東卻沒人認識,隻怪電視臺沒影響力

    文 | 天上之水地上流 編輯 | 天上之水地上流 聽說點贊關註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哦!想要財運亨通,就從關註我開始吧!祝您日進鬥金,財源廣進! 18季,2160集,它憑什麼成為廣東人的“心頭好”?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打開電視,熟悉的粵語對白,熱鬧的市井生活,一群性格迥異的房客,在名為“豬籠城寨”的大院裡上演著一幕幕人間悲喜劇,這就是陪伴廣東人走過18個年頭的電…

    趟栊门 2024年10月2日
    10
  • 高簷深院,遺立百年,聽嶺南西關大屋講述她的前世今生

    青磚石腳,庭院深深,走在悠長的冷巷中,感知百年前富傢望族的輝煌與風光。 在廣州,有一種居所叫做古老大屋,因其主要分佈在西關(荔灣區舊稱)一帶,所以也被後人稱之為“西關大屋”。到廣州,除瞭要嘆一口廣州的早茶以外,最不能錯過的便是去看一眼極具嶺南特色的傳統民居——西關大屋。 由於商業文明的浸潤以及長期受海外文化的影響,嶺南建築的審美情趣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

    趟栊门 2024年9月8日
    3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