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簡而言之,便是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的話語。很多俗話,是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人,口口相傳,流傳至今的,別看俗話字面上的意思很簡單,但是蘊藏的內涵,卻是極其豐富的。
例如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話“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這句俗話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呢?
第一、門前不點燈
在很多古裝影視作品中,時常會看到古代的深宅大院,門前會點著一對燈籠,即使時至今日,人們在門上,也會點亮燈具。古時候門前的這對燈籠,是很有講究的,它也被稱為“氣風燈”,俗稱“氣死風燈”,因為這樣的燈籠,不容易被風給吹滅,因此,人們戲稱氣死風。
當然,古人比較忌諱談及死亡,有的地方為瞭圖吉利,也會稱門前的這對燈籠為:“乞賜封燈”
細心的朋友便會發現,古人門前的這對燈籠,會寫上字,那麼,寫的是啥字呢?這對門前燈,一面寫著這座宅院居住之人的姓氏,一面則寫著先人,祖先曾經做過的官職。
因此,古人門前的這對燈籠,不僅僅隻是為瞭照明和點綴,也代表著一個傢族。
第二、後院不亮堂
俗話的後半句,值得註意的是“後院”和“堂”,古人的宅院,大門之後,便是堂,為聚客日常活動的地方,也稱為廳堂,廳堂之後,由一道垂花門相隔,則是廂房,也就是這裡所說的“後院”
俗話的後半句指的是,後院也處於昏暗之中,燈光照耀不到廳堂。
第三、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
通觀這整句俗話,是有著承上啟下的邏輯,表面上說,前門的燈不點亮,則後院的燈,也照不到廳堂。簡單地翻譯這句俗話,俗話並沒有體現出邏輯性,並不通順,讓人晦澀難懂。
因此,不能從字面上簡單地理解俗話,根據上文的解釋,“前門”代表著先人祖先,“後院”是廂房,是人們居住的地方,代表著子孫後代。
這句俗話的深層含義是,先人沒有做出好的表率和示范,則好像前門不點燈。上梁不正下梁歪,後人也會墮入黑暗,就像是後院的燈光昏暗,照不到廳堂。
總結:
俗話,往往有警示和訓誡的作用,這句俗話的核心精神,便是良好傢風的建設,從古至今,人們都非常註重傢風,有好的傢風,傢族才能興旺發達,沒有好的傢風,子孫後代則會碌碌無為。
父母和長輩,是兒孫和後輩的指路明燈,良好的傢風在於傳承,如果前人或者長輩沒做好,則是“前門不點燈”,繼而會導致後輩晚生,有樣學樣,則是“後院不亮堂”,沒有好的傢風,即使是傢財萬貫,整個傢都好像被黑暗籠罩,久而久之便會衰敗,擁有好的傢風,即使是傢徒四壁,整個傢都好像被光明照耀,總有一天,子孫後代會能人輩出。
以上,便是俗話“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的解釋,你覺得有道理嗎?歡迎評論交流。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