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晚報
歷時兩年的皇史宬南院違建拆除工作已於近日結束,並開始渣土清運工作。據瞭解,全部渣土清運完畢後,皇史宬南院將移交給相關部門,助力中軸線申遺工作。
今天上午,記者來到位於東城區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南院。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滿院子的腳手架,原本私搭亂建的小平房已拆除完畢,院子的全貌一覽無餘。一扇被認為可能是明代皇史宬的門也在這次拆違中重見天日。
一扇被認為可能是明代皇史宬的門
據城管執法人員介紹,皇史宬南院原本有35間違建房屋,違建總面積近600平方米。拆違前,院內南北兩側是倚墻而建的連片彩鋼板房,藍色的彩鋼房頂和古建風貌格格不入,小廚房、小廁所、小客廳將這裡擠成瞭“羊腸小道”,不僅破壞瞭古建結構,還存在私拉電線等安全隱患。
2020年5月,皇史宬南院拆違工作啟動,並於今年7月底全部拆除完畢。8月9日凌晨,渣土清運工作啟動,這標志著歷時兩年的違建拆除工作進入收官階段。據介紹,渣土清運幹凈後,南院將移交給相關部門。
“為瞭保護文物,自拆違工作啟動以來,我們要求施工單位全部采取人工方式一點一點拆除,拆除進度較慢,又因疫情等各類因素影響,歷時兩年才將違建全部拆除。由於皇史宬位於故宮周邊,渣土運輸車能進入該區域的窗口期很小,施工方將近200立方米的渣土在空地上暫時集中堆放、苫蓋。與相關部門充分溝通後,將在不擾民的前提下於每日凌晨0點至5點運輸,預計9月底前運輸完畢。”東華門街道綜合行政執法一隊副隊長王曉晨介紹。
因為違建的拆除,皇史宬南院原有的風貌又開始顯現。記者看到,在院子南墻處,工人們“拆”出瞭一扇糟朽的古代木門。工作人員介紹,這可能是明代皇史宬的門,大約在民國時期被封住,直到這次拆違才重見天日。“從墻體殘存的瓷磚可以看出,違建拆除前這裡可能是居民的廚房。”
施工現場,工人們還發現瞭琉璃瓦,以及帶有戳記的墻磚。在工人的指引下,記者在南院東墻上找到瞭一塊帶有文字戳記的墻磚,上面“嘉靖十四年春季窯戶孫明造”的戳記清晰可辨。工人們說,在南院,這樣的墻磚有很多。皇史宬南院值房及院落修繕項目負責人鄭歡介紹,為保護文物,避免噪音擾民,工人們大多采用純手工的方式進行作業。
據瞭解,皇史宬又稱表章庫,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位於天安門東邊的南池子大街南口,占地8460平方米,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距今已有470多年的歷史。不僅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皇傢檔案庫,也是我國歷史上現存的唯一一座磚石結構檔案庫房。拆違施工期間,城管執法部門派出專人定期進行監督,保障不破壞文物的一磚一瓦。
接下來,在渣土清運幹凈、地面鋪上方磚後,皇史宬南院將移交相關部門管理修復,屆時皇史宬將作為一座完整的古建呈現在世人面前,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
北京晚報(ID:wxbjwb)記者 王琪鵬 安旭東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