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初年的一個早晨,江寧的刑場上,十幾個犯人等待問斬。
犯人金聖嘆,要來一壺酒,大喝幾口,然後神神秘秘地對劊子手說:“我的耳朵裡,藏著銀票,一次讓我斃命,就給你……”
行刑之後,劊子手從他的耳朵裡找到兩張紙,一張寫著“好”,一張寫著“痛”。
原來,死去好痛,也好痛快。
有人說:“人生緣何不好玩,隻因未讀金聖嘆。”
如果一個人生活在痛苦之中,不是什麼都不好;一個人在幸福之中,不是什麼都很好。好不好,隻是境由心生。
所有的痛苦,都是心靈被困住瞭,想不開,看不透,活不明白。一旦打開心結,那就是如沐春風瞭。
金聖嘆寫過三幅對聯,在你痛苦的時候讀一讀,立馬通透。
01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為命運而痛苦,不必要,人生不會滿意,你頂多是半滿。
金聖嘆從小苦讀書,也多次參加科考。
令人奇怪的是,才高八鬥的人,居然落榜瞭。
第一次科考,題目是“如此則安之動心否乎”。
他在試卷上寫下“幾排‘動’字”。
第二次科考,題目是“西子來矣”。西子,就是西施。
他想瞭想,寫下“出其東門,西子不來;出其南門,西子不來;出其北門,西子不來;出其西門,西子來乎?西子來乎。”
第三次,題目是“孟子將朝王”。
他寫下四個“籲”。
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讓他每次都得零分。
第四次,他換瞭一個名字,又去科考,就中瞭 進士。不過他不去做官。
擺明瞭一個道理——我有能力,但是我不喜歡做官,我隻是做自己。
不求功名的他,專註於批點《水滸傳》《西廂記》。
順治皇帝看瞭他寫的書,贊嘆:“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時文眼看他。”
帶著人生的一絲得意,金聖嘆借著月色,去報國寺裡拜訪方丈。
方丈說:“半夜二更半。”
金聖嘆想瞭老半天,也不能對下聯,怏怏離開。
後來,金聖嘆卷入瞭“哭廟案”,被關在大牢裡。他從牢房的小窗戶,看到瞭月亮。立馬想起下聯:“中秋八月中。”
對於人生,金聖嘆感慨:“真讀書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
在讀書上,志得意滿瞭,但是在生命上,身不由己;在科考上,自由自在,但是在社會上,卻困獸猶鬥……人生永遠不會圓滿,隻要你能接納“半滿”,那就沒有什麼不好瞭。
如果一個人的心態,是“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的樣子,還有什麼痛苦的呢?接納不好的,享受好的;來的就珍惜,不來的就算瞭,自己努力過,如此而已。
02
“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為兒女而痛苦,不必要,兒女總要靠自己,你管不瞭一世。
金聖嘆在牢獄中,兒子來探視。
兒子痛哭不停,金聖嘆就說:“我出個上聯,你來對嘛。聽好瞭,蓮子心中苦。”
兒子還在哭,哪有心思想對聯。
金聖嘆就說:“下聯,梨兒腹內酸。”
“蓮”與“憐”同音,“梨”與“離”同音,意思是說,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兒女,從此要離別瞭,兒女也要跟著自己遭殃,可憐啊。
金聖嘆被問斬之後,傢庭財產被沒收,傢屬發配滿洲。
不過這一切,隨著時間的推移,都變得無關緊要瞭。他的兒女,在困難中崛起。
兒子在窮困中,努力讀書,還寫瞭很多唐詩的點評,出版《唐才子詩甲集》。
是的,在大火燒過的原野上,隻要一陣春風,又會欣欣向榮。
“兒孫自有兒孫福”,所有的擔心,在兒女長大之後,就顯得多餘瞭。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命運,也會從大傢庭裡剝離。
早一點放開兒女,看起來殘忍,但是兒女不會那麼可憐,也不會一輩子心酸。
離別是痛苦的,但是距離是美好的。
03
“宋江到底無真,李逵忽然有假”:為親友而痛苦,不必要,他們隻是圖利益,你沒有得到真心。
金聖嘆對《水滸傳》是情有獨鐘的,不僅研讀,還改編。他把宋江帶著好漢招安的情況,都進行修改,然後另外出版,以假亂真。
難怪後人感慨:“此生不讀金聖嘆,翻爛《水滸》也枉然。”
在他點評《水滸傳》的時候,為宋江和李逵的關系,寫瞭十二副對聯。
其中最經典的,就是:宋江到底無真,李逵忽然有假。
李逵對宋江,是非常信任的,一開口就是“公明哥哥”。誰欺負宋江,他就拿出板斧。
有一天,李逵在梁山,想起母親在老傢受苦,就請假去接母親。
半路上,李逵遇到李鬼。李鬼扮演李逵,招搖撞騙。
李逵帶母親回梁山的路上,遇到老虎,把母親吃掉瞭。
宋江得知李逵的母親被吃,沒有哭泣,而是笑起來瞭。這令人費解。
從宋江的心情看,可以知道兩點:一是李逵沒有瞭母親,沒有後顧之憂,以後可以盡情打打殺殺;二是暗笑李逵不明白,什麼是人心險惡。
果真,宋江在臨死前,讓李逵喝毒酒,怕李逵造反,毀掉瞭“招安的名譽”。
你想一下,那些和你稱兄道弟的人,又誰真心。你一較真,就輸瞭。
用虛情對虛情,大大方方談利益,認認真真分配利益,這才是關系的根本。你別不好意思。
看清瞭關系,聚聚散散,不會讓你痛苦,而是讓你輕松,畢竟交換已經完成。
04
古人說:“為外刑者,金與木也;為內刑者,動與過也。”
痛苦看起來是外面來的,其實不是,是內心對外界的反射而已。
什麼事情,看透瞭,內心就通透瞭,輕松瞭。
你是痛苦的制造者,也應該成為痛苦的終結者。
讀一讀古人的對聯,增加反痛苦的智慧。
人生半寸心,兒女靠自己,關系是利益,僅此而已。
作者:佈衣粗食。
關註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