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書院對聯又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作為培養人才的書院,本身是人才匯聚之所,所以書院對聯分外精彩,不容絲毫馬虎。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對聯達人。喜歡對聯的朋友一定要關註我哦。
今天我給大傢分享6副極品書院對聯,文采飛揚,妙不可言,值得點贊!喜歡對聯的朋友記得點贊和收藏哦。
第1副對聯:
惟楚有材;
於斯為盛。
這是長沙嶽麓書院的對聯,文字簡單,意義豐富,可謂言簡意豐的表率。
尤其值得註意的是,一般對聯是上聯末尾仄聲,下聯末尾平聲,而此聯卻反過來。
其實歷史上這種仄聲尾的對聯數量也不少,故而對聯之學,恰如人生之學,有一定范式,但不可拘泥過甚,若是削足適履,反是貽笑大方。
言歸正傳,這副對聯相當出彩,毫不誇張的說,一提到嶽麓書院就想到這副對聯,一提到這副對聯就想起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如今,嶽麓書院隸屬於湖南大學,也是長沙的旅遊勝地,是整個長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而這副大氣的對聯則成為嶽麓書院一張活名片,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雖楚有材,晉實用之”,意思是說楚地有很多傑出的人才,可謂“人傑地靈”。
下聯的“於斯為盛”,則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此處乃是用來表明嶽麓書院人才鼎盛的意思。
楚之人才眾多,而此處人才更盛,隱有“優中選優”的含義,有“精英中的精英”之意,一副對聯概括瞭嶽麓書院的重要地位,當真耐人咀嚼。
事實上也是如此,諸如朱熹、王夫之、曾國藩、魏源、唐才常等歷史名人都與嶽麓書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令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蘊,真是感嘆不已。
第2副對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傢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是江蘇無錫東林書院的對聯,也是膾炙人口的名聯。
在過去,東林黨作為清流,乃是站在對抗閹黨的正義一方,受到人們的褒獎。
但如今,人們重新審視明代歷史,對於明代的“東林黨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一種“東林亡國”的說法。
對於東林黨人的歷史評價,大傢可以有自己的評判,但不管是什麼看法,單純從這副對聯來看,東林黨人在某些方面還是值得我們贊賞的。
對聯通過五個“聲”、 五個“事”,體現古代讀書人關心國傢大事的情懷,倡導讀書人不能埋頭讀書,而是要提高傢國責任感。
在對聯藝術上,對聯頻繁運用三字短語,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錯落有致,增加瞭對聯的節奏感,聲調鏗鏘,讓人讀瞭一遍就記在心裡。
如張載橫渠四句那般,古代讀書人往往標榜“為萬世開太平”,但在八股科舉的時代,讀書人更多把讀書當成仕途的敲門磚,內心之中對於“經世致用”嗤之以鼻,並不真心服膺。
而這副東林書院的對聯與晚明顧炎武提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遙相呼應,具有強大的號召力與感染力,能夠增強讀書人的責任感,故而在長時間中被人們當成瞭座右銘,成為激勵人心、激勵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第3副對聯:
一瓢草堂遙,願諸君景仰先型,對門外嶽峻湘清,想見高深氣象;
三篙桃浪渡,就此地宏開講舍,看眼前鳶飛魚躍,無非活潑天機。
這是湖南衡陽東洲的船山書院的對聯,作者乃是晚清名將彭玉麟。彭玉麟文武雙全,擅長撰寫對聯,此聯又是寫傢鄉衡陽書院,故而很是下瞭幾分功夫。
上聯的“一瓢”出自《論語》的“一簞食,一瓢飲”,指讀書生活。草堂遙,指船山書院距離王夫之晚年隱居衡陽縣的湘西草堂有點遙遠。
先型,即先進。嶽峻湘清,衡嶽即衡山高聳而湘江清澈。氣象,即朱熹等人總結的儒傢孔孟等人特有的人格形象。
上聯希望書院的學子們以先賢為榜樣,在衡陽的優美山水環境下好好讀書。
而下聯則是說,古代衡陽八景之一“東洲桃浪”相當優美,而學生們讀書恰如“鳶飛魚躍”,能夠感受到天機一片。
此聯既寫瞭書院周邊景色,又結合書院的情況,激勵學生們奮發向上,活潑自由,希望學生們珍惜大好時光。可以說,此聯相當有文采,令人贊嘆無比。
第4副對聯:
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
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這是朱熹題寫的福建漳州的白雲巖書院對聯,體現的是朱熹對於儒傢聖賢之道的服膺,表達瞭朱熹對儒傢學子提高人格修養的期望。
此聯主體出自唐宣宗的《百丈山》:“日月每從肩上過,山河長在掌中看。”
對聯不僅寫書院的位置很高,視野開闊,更是以書院喻人,將書院的宏偉氣象與儒門的恢弘氣度結合起來,自有一股胸襟開闊之意,令人不由得對儒門心生向往。
朱熹用天子之詩寫對聯,口氣倒是不小。而以對聯內容而言,則有儒門弘揚聖賢之所謂“當仁不讓”,與聯語中超高脫俗的定位契合,反是相得益彰。
第5副對聯:
講藝重名山,與諸君夏屋同居,豈徒月夕風晨,煮酒湖濱開社會;
抽帆離宦海,笑太守春婆一夢,贏得棕鞋芒襪,扶筇花外聽書聲。
這是清代才子薛時雨題寫杭州西湖的崇文書院的對聯。
此聯采用自對手法,如“月夕”對“風晨”,“棕鞋”對“芒襪”, 文氣連貫,流暢自然,文字頗為清雅。、
上聯的“講藝重名山”指書院講學,而“煮酒湖濱開社會”,因為書院在西湖邊,師友相聚一堂,高談闊論,飲酒為歡,當真瀟灑。
下聯用蘇東坡的典故,因為蘇東坡在杭州當過知州,自然與西湖邊的“崇文書院”聯系起來。
相傳蘇東坡在昌化的時候,遇見瞭一個老婦人。老婦人對蘇東坡說:“內翰昔日富貴,一場春夢!”從此,人們就把這個老婦人稱為“春夢婆”。
“春婆一夢”也就是看開功名富貴的意思,體現出蘇東坡對山水自然的喜愛。“棕鞋芒襪”,化用瞭蘇東坡名句:“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下聯主要寫遠離名韁利鎖,感悟自然美好,獲得心靈安寧,於書院日常生活的詩情畫意中獲得一種精神自由。
當然,對聯背後還有作者的一些憂憤感慨。
薛時雨與蘇東坡一樣,都擔任過杭州知州(知府)。而薛時雨因為同僚詆毀而罷官,後來答應浙江巡撫馬新貽的邀約,擔任崇文書院的主講。
也因此,下聯之所以這麼寫,是因為薛時雨自比蘇東坡,貌似看破世情,實則隻能靠著優美風光療愈內心。
第6副對聯:
萬間廣廈庇來新,問秀才老屋深燈,他日幾逢賢太守;
百頃澄湖平似掌,願後學洙情沂思,有人重起古循州。
這是清代詩人題寫廣東惠州豐湖書院的對聯。
上聯“萬間廣廈庇來新”化用瞭杜甫的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說書院是讀書人的傢,讓讀書人得以安身立命。
老屋深燈是形容讀書人刻苦求學與生活困苦。賢太守指當時的惠州知府伊秉綬。
上聯主要誇贊伊秉綬對寒苦讀書人的關心,贊美伊秉綬修繕書院,功不可沒。
下聯則是從書院的環境出發,表達瞭對學子的殷殷期盼。
“百頃澄湖平似掌”,化用瞭明代徐渭的詩句:“漸看湖光平似掌”,此處用來表明湖光山色優美,讀書環境良好。
洙情沂思,孔子在洙泗之間給弟子講學。所以用“洙情沂思”代表孔孟儒學的遺風古訓。
下聯說,學生們應該在優美的學習環境中成為“洙情沂思”的飽學之士,為重振惠州這個“古代的循州”而努力。
整個對聯既符合書院的氛圍,又激勵學子勤學,還拍瞭伊秉綬的馬屁,可謂一舉三得,妙不可言。
失業在傢,寫文糊口,喜歡我文章的朋友,請贊賞、收藏和轉發!2塊錢是情,5塊錢是愛,再次感謝大傢!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