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人练大成拳(2022.4.9)
自从2017年第一次在南京与曹老师会面,请教如何站于门桩,以及于门桩的原理原则,还有于门桩各个进阶的内容,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五年了,因为疫情,我们见面请教次数也仅有三次,只是自己对于门桩的科学治病、养生原理深信不疑,期间自己勤练不辍,身体不断体认也不断跟曹老师请教和汇报进展。
所以今天有空特意谈谈自己这五年来的一点收获,曹老师跟我系统地讲解过于门桩进阶之路,从第一阶段要领掌握(核心要点:上松下沉、力沉足底,背靠、膝跪、趾踩。),第二进阶就是连接,身体各个关节部分的连接,第三个进阶就是从下至上的周身大筋挑起后开始扽筋。
我先来谈谈第一进阶之路的体会,于门桩核心要点里面,有一句话是我们站桩真正的目的,就是力沉足底,我们的上松、我们的背靠、膝跪、趾踩,都是为了力沉足底服务的,按照曹老师的说法,就是力沉足底极致后就是阳气从足底生发。这些要领的完全学会掌握其实我也用了整整一年多时间,虽然期间曹师多次调桩和反复指导,但是毕竟身体做到和脑子明白,是有一个“实践”的差距的。
刚开始几年,能够力沉足底也是逐渐加深或者逐渐感受到的一个过程。
来说说我对“连接”这部分的体会,我现阶段基本可以做到腰(背)与膝关节、脚部裸关节三部分的连接,因为只有三部分的连接,你真正能够做到周身之力力沉足底。
那么大筋的挑起我又从何而来?我今天详细谈谈我捕获的过程,这个感觉的出现大概在站了将近三年之后,我在站桩时我对膝关节下跪的过程中感觉膝盖的背面(或者讲内侧)两根大筋在微微跳动,而这种感觉又是时有时无,有时候姿势稍作变化就感觉不到了,但是这个微微跳动的大筋一旦有感觉时,明显我的力是沉到足底的,那种力沉足底和周身三部分(腰(背)与膝关节、脚部裸关节三部分)连接感特别明显。
有了这个体会之后我对力沉足底明显有了感受,但是那时是否大筋挑起其实我好像没去验证过,有一次,我特别感到力沉足底的时间我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比如十几分钟时,我试着侧身去摸了膝关节的背面(或者讲内侧),一抹可把我高兴坏了,居然膝关节内里两侧的大筋坚硬挑起。有了这种体认后我再去摸摸我周边几个站桩的人这部分大筋是否有挑起或者发硬,但是基本都是摸不到,更不要说发硬了,说到这里我突然觉得神奇了“站桩站在那里、居然可以做到大筋挑起”,换成一般人而言,那是在说鬼话胡话,但是这一切却是神奇般到了我身上,后来我跟几位桩友一起交流时,他们问我如何训练?我说,站桩的根本就是力沉足底,我们如何检验自己已经力沉足底了呢?我说就是你能感觉到这三部分(腰(背)与膝关节、脚部裸关节三部分)有连接感,而且能摸得出膝关节内里两侧的大筋坚硬挑起。那么如何去做到呢?我说你们自己在站桩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去体会膝关节内里两侧的大筋是否在跳动,如果体会到了,自己通过背靠这个动作“加力”传递到足底,这个力传递的过程一定会强化这种大筋挑起的感觉。刚开始,这种感觉或许是时断时续的,但是随着你主动意识的加强,这种持续的过程也会加长,比如我今早站桩,虽然只有40多分钟,但是这40多分钟我基本都在通过连接的“力沉足底”的状态中,也就是膝盖关节内侧两根大筋挑起中。
另外,我还谈我自己站桩中关于左右脚膝盖的承受力问题,我站于门桩一般是站一个小时的,一般双脚平衡用力膝盖是不会酸痛的,但是曹老师在初次讲解于门桩要领时曾经跟我说过,你平时训练可以加大一点用力,可以从两腿的均匀使力到左右脚4:6或者3:7使力,目的是进一步让单腿承受更大力量,所以我这几年一直有意在双腿均衡站到半小时之后就开始身体有意用力往一侧使劲,把力量分成4:6或者3:7。显然,我在站桩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右腿使劲膝盖并不酸胀也能持续较长时间而左腿却是时间不长就要开始酸胀。这种体会直到前几个月才消失,为什么会消失,我总结了一下,应该是我自己“力沉足底”训练时间长了、能明显增强左腿的支撑力了!
谈完连接和大筋挑起的训练体会后我再谈谈力在足底的重心位置问题以及站姿高低问题,这几个问题也是一般桩友在练习中经常会问到的问题。
力在足底重心位置很难讲一定是在前或后,我在站桩时的体会是这个力沉下去的路径是既有朝前到了脚掌的也有往后到了足底的,只是自己会感觉或者体会到这个力的大小有不同而已。
关于站姿的高低,于门桩讲站桩要膝跪,而从不讲“膝盖不出脚尖”的要领,能弯曲多低只要自己体力吃得消你可以多低,因为毕竟越低越吃力。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偏离站桩的核心目的是“力沉足底”,所以你的站姿高低不是你能多低就多低,而是你现在的站姿高低刚就可以连接起来把“力沉足底”做到位了,你的站姿就是恰到好处的,所以光讲站姿高低,显然没有多少意义的。
文章写到这里,其实我还是有疑问的,我不知道在这条站桩求道的攀登路上,所谓的膝盖内侧两根大筋的挑起是不是是扽筋的初期感受?亦或这种求索是否偏离大道,都要去询问请教曹师,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我和曹师能够早日相聚当面请教或者感受他的精微调桩。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609448834